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对对子:2004年高考语文的一个新看点
2004年高考语文有一个新看点,那就是对对子,十五份试题中有七份命制了对联题。
卷别 题目设计   命题材料
广 东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
浙 江 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学问藏今古
福 建 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 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全国甲 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①处处春光好②一代园丁乐第二题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全国乙 第一题①春晖盈大地②科学能致富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全国丙 第一题①扫千年旧习②祖国江山好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全国丁 第一题①爆竹声声脆②满园春色好第二题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对联,是中国独有文艺形式,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是中华文化生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由汉字这种单音独体的方块字的特点所形成的,任何其他文字都不具备。这当然是颇具人文色彩的题目。对联之成为对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上下两联对称,在字数、音节、词义上都对等;第二是上下联在词义上对立、对等、对应。不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对应词从词义和声调上要对出差异,所谓“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即是。这当然具有很高的汉语言文字的考查价值。从《考试大纲》的要求来看,对对子,实际就是仿写,只是比一般仿写从语言形式上限制更严格些罢了。
上一世纪30年代,陈寅恪先生为清华大学代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除出了一道“梦游清华园记”的作文题(其发散性颇像今日之话题作文),还拟了“对联题”,给出上联“孙行者”,要求对下联。参考答案是“胡适之”(据说考生有对“祖冲之”的,也很好)。
陈先生积多年阅卷经验,认为语文试题“应与前此异其旨趣,即求一方法,其形式简单而涵义丰富,又与华夏民族语言文学之特征有密切关系者,以之测验程度,始能于阅卷定分之时,有所依据,庶几可使应试者,无甚侥幸,或甚冤枉之事。阅卷者良心上不致受特别痛苦,而时间精力俱可节省。”这里,陈先生实际表明了他对语文命题的三点主张:1.以体现汉语文特性的形式,测验语文能力;2.便于阅卷评分,能保证阅卷客观公正;3.单考一篇作文,或考“语法”,都流弊甚多,所谓“应与前此异其旨趣”的“前此”,就是指此而言。他的这些主张,转换成今天的话,就是要改革考试内容,要用符合汉语特性而且具有可靠信度、效度、区分度的题目来考。陈先生以为,对联形式简单,不仅能体现汉语文特性,而且有四条检测功能:可检测应试者“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能否分别平仄声”,“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以及“思想条理”。对联,的确是“大学”与“小学”统一,或说“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题目。从这一高度看,2004年高考的这几道试题是一种投石问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