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120字。
湖北省黄冈市2012年秋季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3年元月28日上午9:00-11:30
本试卷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孝悌 睇视 凝神谛听 瓜熟蒂落
B.劲头 痉挛 不胫而走 大相径庭
C.舐犊 吞噬 有恃无恐 嗜酒如命
D.韧性 妊娠 壁立千仞 玉润珠圆
C(A.“悌”读tì,其他读dì;B.“劲”读jìn,其他读jìng;C.都读shì;D.“润”读rùn,其他读r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气概 凑合 不孚众望 真知灼见
B.坐落 撕杀 尾大不掉 无上荣光
C.针砭 精典 曲意逢迎 寥若晨星
D.青睐 博弈 群贤必至 老羞成怒
A (B撕-厮;C精-经;D必-毕)
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关于人生的意义的讨论, 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 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 他多么正确, 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
A.充盈 见怪不惊 尽管 只要 B.充盈 漠不关心 尽管 如果
C.充斥 漠不关心 无论 如果 D.充斥 见怪不惊 无论 只要
C(“充斥”与“充盈”都有“充满”的意思,但“充斥”含厌恶意,符合语境。“漠不关心”指形容对事物一点也不关心;“见怪不惊”指奇怪的事看多了,就不觉得奇怪。“无论”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只要”表示条件关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的开通运营及全线的贯通,对于缓解京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 张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人社部专家表示,要积极探索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实行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待遇不公平。
C.为积极增强进口,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及消费需求,明年中国将对780多种进口商品 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
D.结束瑞典之行回国后的莫言保持一贯的低调,近期又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但是围绕着他的话题却仍然没有消停的迹象。
D(A语序不当,并列分句的顺序应为“对于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缓解京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B成分残缺,在“不公平”后加“问题”;C搭配不当,“增强”改为“增加”)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呐喊》是鲁迅1918至1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都收在《呐喊》中。
B.《论语》是记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小说《边城》中,船总的儿子大老天保特别善于泅水,他能够潜入水中,又突然出现在鸭子面前抓住它,他就是在赛完龙舟并抓住水中的五只鸭子之后,在河边认识了在那里等候爷爷的翠翠。
D.曹禺在《雷雨》中塑造了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人物——繁漪。她对周朴园表面上是屈从的,但内心里却充满了仇恨和反抗,作者着力描写了她因“环境的窒息”而做出的“困兽的搏斗”。
C(善于泅水抓鸭子的是傩送,龙舟赛后和翠翠在河边认识的也是傩送。)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
贾秀云
近年来,国学逐渐走热。国学热一方面表现为学者们对国学的热烈讨论,一时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国学热另一方面的表现是大众对国学的热情不断增加,从电视里的国学节目广受众为何对国学充满热情?探讨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对于更好地促进国学研究颇有意义。而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一些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国学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精华,其中的许多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哲理、成就大业的路径等,反映了先哲们对人生的种种体悟,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智慧。这些智慧,对于现代人的生存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