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20个字。
“风车”文学社运河风情作文
风车历史悠久,最早叫八卦风轮,代表着喜庆和吉祥。运河北端通州的风车已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岸边有首童谣唱到:“大风车,乾坤梁。清风起,四季祥。绵延千里运河水,森林万亩两岸芳。九连环,五色香。天高海阔传播尽,源远流长美名扬!”
北京市通州区郎府中学风车文学社是运河岸边的一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社刊《风车》几乎转到了学校每个同学的手中,他们爱不释手。这个《风车》虽显幼稚,但恰如运河水,滋润着一茬又一茬蒲柳弟子。也许哪一天,又一个刘绍棠在这里诞生了。
捉肉牛
郑嫣然
你吃过牛肉,可你吃过“肉牛”吗?就是蝉蛹——那味道可是皇上家的祠堂——太妙(庙)了!
捉肉牛对于我来说不过是孩提时的游戏。
但逢麦收一结束,知了便像约好似地疯叫起来。“田家少闲月”,忙碌了一天的大人们回家做饭,我们小孩子可闲不住。拿上铅笔刀便扑楞楞地像小鸽子出笼一样飞出家门,一直飞进运河边的小树林。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杂生在一起,那是我们玩耍的神秘天堂。知了比我们还喜欢这片林子,他们唱啊窜的。
我们不是捉树上的蝉,而是找地下还没钻出土的蛹。孩子们都是找蝉蛹的高手,哪些小窝窝有蝉蛹,孩子们一打眼便识得,不会漏掉任何一个。见个小洞,用铅笔刀剜几下,准有一只肥硕硕的肉牛。每一棵树下都会有一个孩子,各自蹲在地上用刀剜着泥土,看那样子真可谓:唐僧取经——一心一意。但凡挖出一个,小伙伴们都会用驴似的嗓门大叫道:“又逮到一个!”那叫声在林子里久久地回荡着。
如今,我已是中学生了,知了声声的夏天早已离我远去。
捉肉牛对于爷爷可能是一种甜美而又酸涩的回忆。他的童年,和刘绍棠捋完榆钱后,就是和张洁去挖荠菜,然后就是捉肉牛了吧。肉牛救过他们的命。
可能是习惯吧,爷爷每天都去那树林边遛晚儿,带上手电筒,顺便捉几只肉牛回来。晚上肉牛基本都已经爬到了树干上,这样用手电筒照树干上的肉牛比起从树下挖肉牛要难得多。一晚上下来,能拾三五个就很不错了,运气好时能拾到十几个。回来爷爷把拾得的肉牛煮熟,然后一个一个装到矿泉水瓶子里,再放进冰箱里冷藏。一天三五个地往里装,等到过节过年的时候,爷爷会把他一夏天的“劳动果实”做一盘美味给我们端上桌。
是啊,“一个夏天的劳动果实”。整整一个夏天,爷爷乐此不疲,每晚仰着脖子、举着手电筒、挨着蚊虫的叮咬,绕着树一棵棵地转,每天照到三五个。一天一天又一天,要转多少圈,树都粗了壮了……
今年的除夕夜,爷爷把冷藏了一个夏天的记忆,端上了饭桌。满桌子的鸡鸭鱼肉中,唯独这盘黄焦焦的炸肉牛让人馋涎欲滴。爷爷和我几乎同时把筷子伸向它,放在嘴里咀嚼着,也许都能嚼出不同的滋味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