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0个字。
《静夜》课时教案
zzggcc197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感受诗人所抒发的淡淡的思乡情、忧国情;领悟诗歌柔和、宁静、朦胧的意境;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像(虚写)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训练,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感受诗人所抒发的淡淡的思乡情、忧国情;展开联想想像,领悟诗歌柔和、宁静、朦胧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陶冶自已的情操,获得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体会诗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
2、理解诗歌凝炼、含蓄的语言美以及宁静、朦胧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方法突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节拍、重音、感情基调,从而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美读诗句,鉴赏诗歌的能力。通过品读诗句,使学生理解诗歌凝炼、含蓄的语言美以及宁静、朦胧的意境美,。通过与《天上的街市》比较鉴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及联想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范读法、点拨引导法等。
学习方法:诵读法、小组探究法、比较鉴赏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
1.认真分析学情,根据单元学习目标、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查阅有关《静夜》写作背景资料,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诗歌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3.对课堂充分预设,积极寻找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学生的准备:
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 复习《天上的街市》,了解联想、想像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媒体显示: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静夜》的世界,体会诗人的情感。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
二、“静夜”之声:
1.放录音,整体感知。
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朦胧的宁静的静夜中,仿佛见到了模糊的天河岸边有鲛人对月流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