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30个字。
两个“雪藏”:一个温柔,一个刚烈
—鲁迅散文诗《雪》的解读
鲁迅的散文诗《雪))(见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虽然区区几百字,但方寸之中见天地。文中,鲁迅先生画了两幅图,一幅是南方的雪,一幅是北方的雪。南方的雪,滋润、美艳;北方的雪,冰冷、坚硬、灿烂。鲁迅先生生在南方,写作此文时居于北方。对于不同地域的雪,他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
此文篇幅虽小,但内蕴丰富;因为文字简约,所以南方雪、北方雪的描写有互文之妙。开篇“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这句,说的是南方的雨怎么也变不了北国的“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既是赞叹北国雪的风骨,也是回忆南方雪的开始。南方雪由“暖国的雨”所生成,作者“站立”在北国看雪,想起温暖的南方,这是理解这篇散文诗的起点。接下来
一句,“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他”即今天物指的“它”,是指“暖国的雨”,“博识的人们”指的是走南闯北有见识的人。对这句的理解是,有见识有阅历的人可能会觉得江南的雨有些单调,那么,江南的雨是否也以为自己不幸呢?下面就是回忆的展开,写江南的雨化育出江南的雪,江南的雪又是如何的滋润,美艳,不单调,它并非不幸。这里,用了生动的文学描写。作者先为江南的雪定好音,“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滋润是水分足的意思,美艳是含有生命的意思。接着用了两个比喻:江南的雪是春天将要到来的一条“白色”消息;江南的雪浅浅地覆盖在江南的原野上,像处男处女的皮肤,细腻,有弹性,内在生命力贵张。接着,鲁迅先生开始用色彩。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的腊梅花,雪下冷绿的杂草,这些鲜艳的色彩纷纷出现,分明向我们表白:在白色江南雪的基调下,隐藏着丰富的无穷的生命!这里的色彩感非常强。同时也向我们昭示,江南即使有雪,也到处有生命存在。具有生命力的还有那些小动物。色彩斑斓的蝴蝶“确乎没有”,因为它们不会在冬天出现,但蜜蜂在作者的脑海里显现了,这会飞的极具动感的小东西,在作者的头脑里嗡嗡地响着,唱着。这里,色彩感加上动感,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当代动漫场景,很唯美,极具想象力。作者捕捉着头脑里的印象,他不求准确,只求写出江南雪景的神韵,他忠实地描摹头脑里的图像,而不是客观世界的物象。这似乎也让我们懂得了,所谓文学描写可以是不准确的记忆,是一些印象,一些感觉。“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这就是作者对江南雪的记忆,热闹而又生动,是他记忆里最热烘烘的一块内容。作者对江南雪怀有的情感是怜爱的。
下面的江南雪景图里,人出现了。人们在雪世界里活动,他们在创造“人”。“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