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250字。

  2012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八校”高二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     2013.1
  命题人:郑肖梅   审题人:金晓忠
  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2分  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股肱 gōng   酒馔zuàn     不悱不发fěi      九曲流觞shāng     
  B.札记 zhá    愠色wèn      钻燧取火suì     长歌当哭dàng
  C.晦朔shuò    绯闻fēi       暴虎冯河píng    冥然兀坐míng                        
  D.便佞pián    谂知 shěn     偃旗息鼓yǎn     莞尔而笑wá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炼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屡次为之感叹。
  B.响尾蛇的鳞环叠合在一起,震动起来就像响板——这是一种罪恶的音乐,因为它常常是发出攻击的前奏。
  C.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D.《论语》一书,一般认为是儒家至高无上的经典,就犹如西洋耶教的《圣经》一样。其实这部书是未经分别章节未经编辑的孔子混杂语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诚然,从事科学探险的志愿者要有殒身不恤的精神,但领导者和组织者要尽全力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B.这些人平时走过他家门口,连扭头朝里边撇上一眼都不敢,此刻居然能登堂入室,把他这个顽主日常的活法,看个明白。
  C.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甚而陷入困境时,我们尤其需要一个能与我们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朋友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D.晚年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助手记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学术专著《柳如是别传》的创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年人们在惋惜《檀香刑》未能问鼎茅盾文学奖之时,也对莫言43天完成的新作《生死疲劳》提出了种种质疑。
  B.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C.最近中日韩分别爆发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若成为影响相关外交决策的主流倾向,则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将与之背道而驰,不利于各方缓和矛盾、共谋发展。
  D.奥巴马总统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学举行了盛大的校园集会,从而拉开了旨在提升民主党选情的一连串校园造势活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课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其中的《长亭送别》写张生进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渲染了莺莺的离愁别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
  B.《渔父》一文以简练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而屈原则是一个始终坚守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的形象。
  C.《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应该追求的是“无所待”即“逍遥游”的境界;“逍遥游”是指超越时间和空间,不受任何束缚,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之中。
  D.《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序言,文章先写景叙事,后抒情和议论,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永的感伤中,流露出一种生死同一、人生不二的无奈之情。
  6.下列对《论语》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两句反映了孔子的感伤、遗憾之情,表达了孔子对勤于政务、求贤若渴以至“一饭三吐哺”的周公的崇敬。
  B.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深则厉,浅则揭”的意思是说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在此,荷蒉者盛赞孔子是一个知道通达权变的人。
  C.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这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恕”这一侧面。对齐衰者和瞽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
  D.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以绘画做比喻,解释了子夏提到的《诗经》中的诗句,而子夏又举一反三,由此联想到礼制,认为“礼”如同白色的底子,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因此反问:礼难道能置于后吗?
  二.文言文阅读 (选择题每小题2分 ,翻译5分,共17分)
  (一)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