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历年高考语言连贯题的考查形式及考查角度
甘肃武都一中    唐军文
纵观历年高考题,语言的连贯考查是一个热点,几乎年年设题,年年考查。检索其考查形式,无外乎两种形式,其一是对原句的复位,即命题者从原文中抽出一句混进几个与原文不一致的句子中,要求解题者回复原位,这种题型往往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高考中一般放在语言基础知识这一模块;其二是对原句的排序,即命题者给出几个已经被有意打乱句序的句子,让解题者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顺序,使之连贯、通畅,这种题型往往以主观作答题的形式出现,高考中一般放在语言表达这一模块。其考查角度,主要有:
一、(一)看其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一般说来,一个长句内,话题统一时,各个小句的陈述对象应该保持一致,不能中途转换,否则就会造成不连贯。如,
1、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1992年)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 _______ 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解析:本题第一小句的陈述对象是“小明”,第二小句的陈述对象也是“小明”,只不过这一小句把主语“小明”承前省略了,据此判断,接下来第三小句的主语也应该是“小明”,而所给选项A、D的主语都是“妈妈”,显然陈述对象与前面没有保持一致,上下文不够连贯。C项的前半句主语虽然是“小明”,但后半句却偷换成了“妈妈”,接下去的两个小句的主语又是“小明”,这就使得整个句子的陈述对象,一会儿是“小明”,一会儿是“妈妈”,表达不连贯。答案:B项。
(二)有时,一个句群内,为了表达的需要,也可以恰当地变换陈述的对象。如,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1995年)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就①②句来看,②句比①句好,它保持了前后陈述对象的一致性,都在陈述“宝塔”怎么样。而③④句就不同了,尽管③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但却把本是紧密相关的情况割裂成并列的两种叙述,产生了割裂感,显然不够连贯。而④采用了近乎顶真辞格,这样说,前后紧密衔接,语气自然流畅。答案:D项。
二、看句式结构的对应性。有时作者因表达的需要,有意将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几个句子排列在一起使用,使得句式整齐,句子连贯。我们只需看已知句的结构形式,便可推断出应选的未知句来。如,
3、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1998年)
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 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解析:句①选的是两个结构不同的短语:a .是偏正短语,b.是主谓短语。已知句“他身体魁伟”“两颊微微陷下去”均是主谓短语形式,而供选择的两个未知句中,只有b的结构和已知句结构相一致,故而句①应选b。句②中b 项归类更合理,即将“草原、森林” 归为一类,将“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