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40字。

  汕头2013年一模考场高分作文选评
  1.脚下的路(57分)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感慨道:很多人希望自己成功,想选择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其实只要是路,就已经被人走过了,我们是应该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比别人走得更远。
  我们无法选择何处降落。降临人世,本是一次无法道清因果的偶然,而脚下的路,俯下身看,踏遍了前人留下的足印,而当我们如大鹏扶摇而上青天时,俯察到的便是不拘时空的历史脉络。
  脚下的路就像生命的一场境遇。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诸子百家都认为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开启,在诸侯国间奔忙,想重新召唤山河秩序。唯有孔子,对自己的贵族血脉流淌下的周邦礼制念念不忘,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守旧与开明、复古与维新的思想矛盾,为此他甘受陈蔡之厄,纵使弟子信徒满天下,也依然有“傫然若丧家之狗”的无奈自嘲。孔老夫子只是兢兢业业地在脚下的路、个人有限的历史经验中探索一套规范人伦理序的社会规范,却不曾料到西汉之后自己会成为传统文化的至尊。
  既然脚下的路已无法易途,那么后人便只能拘囿在前人所统一的山河秩序之中吗?历史已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每一次历史的动荡都会让知识分子对脚下的路产生怀疑。魏晋时期是古典中国狂狷迷乱的后青春时代,纵使“孝”是天下之大道,但落地在后英雄时代的魏晋名士却在礼法松动中看到了秩序本身的荒诞。阮籍、嵇康,在儒士一手铺设的礼法康庄大道中兀自走出了自己的步伐和姿态。阮籍以自己浓烈的个性色彩重新诠释更具贴近“人文内质”的孝,在历史的图景里,他在母亲的葬礼中吃肉喝酒,既而恸哭吐血,真让在礼法囚笼里的士人既不懈,又羡慕。纵使脚下的路带着儒家礼教的印迹,魏晋名士们也尽可以睥睨世相,在更广阔的历史时空吟啸他们对生命风骨的诠释,而这种对传统的反叛,也在“五四”时期得到了青年学子最狂热的呼应。
  脚下的路是对历史的因袭,亦是对回归生命本真的一种拷问,历史终成镜鉴,谁的成功可以复制?在大谈成功学的今天,回归脚下的路,不拘脚下的路,将是对历史最好的回顾,对过去最诚挚的交待。
  【点评】该文是一篇有文化深度的议论文。文章以俞敏洪的话为立意基础,观点明确。选材上立足于历史文化视角,选取了孔子和魏晋名士的素材,从历史文化的因袭与生命本真的追求相结合的角度探讨知识分子的人生之路,立意深刻,构思精巧。作者巧妙地借助了论述文和学术文章的语言表达模式,例如“无法道清因果的偶然”、“个人有限的历史经验中探索一套规范人伦理序的社会规范”、“古典中国狂狷迷乱的后青春时代”、“人文内质”、“看到了秩序本身的荒诞”、 “对历史的因袭,亦是对回归生命本真的一种拷问”等等,议论分析因而更加深刻,摆脱了一般学生说理幼稚的弊病。这篇文章提醒广大考生,不要把日常学习的论述文当成一般的阅读,要善于从中汲取写作营养,提升自身的写作境界。
  2.人生的修路者(56分) 
  最爱去的是北山的溪边。而从家门口有两条路可以去,一条曲径通幽,道旁乱枝盘虬,道径逼仄难行,但脚下的土是干爽的,最不会弄脏新鞋子;一条花果满径,处处是南园热烈的盎然生机,但却坑洼泥泞,与枝头的艳丽全然不同。
  有时我走那条逼仄的小径,当妈妈让我去溪对面菜园摘菜时;有时我走那条美丽的小路,当我携春日好心情同往溪边时。两条路我各自取舍,它们从不让我难为,因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情况它们各有优缺。
  最讨厌的是市中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