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支招,针对学生实际,注重学法指导,操作性强,实用。共29张幻灯片。
借我一双慧眼
——如何使关系类话题作文立意更深刻
【教学目的】掌握提升关系类话题作文立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立意过程中的三个要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据说宋徽宗为了选拔优秀的画家,有一次以 “深山藏古寺”作为画题,请应试的画家作画。苦思良久,有的在半山腰画一座古寺,有的在两峰耸峙的山谷中露出寺庙的一角红墙。然而,有一幅画却别出心裁,这幅画根本没有画什么古寺,而只是画了一个老和尚在山脚下的小溪边挑水。宋徽宗看后拍案叫绝,“构思独到,当取第一”。这充分显示了的独具匠心的魅力。
与绘画艺术一样,我们习作同样存有立意深浅这一问题。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充分说明,立意的深浅决定着一篇文章的优劣。写文章要立意高远,切勿人云亦云,蜂拥而上。尤其是高考作文,立意的新颖、深刻就显得更为重要。记得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老师曾说过,以前的高考考生,写“○的短想”,成千上万个太阳滚滚而来,把阅卷老师“烤”得焦头烂额;写“战胜脆弱”,数以万计的家庭平遭天灾人祸,搞得阅卷老师审美疲劳。最终,成绩就可想而知了。这都是浅尝辄止,立意浅显以致“撞车”惹的祸。
扫描2004年全国15套高考试卷,我们发现,14个话题作文,1个命题作文,其中有10个是关系类的话题作文。这对我们的立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忌空谈玄理,浮于表面,切忌浅尝辄止,不深不透。
今天,我就是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在我们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初步构思的情况下,如何更进一步,深入一层,使得立意尽可能更深刻一些。
二 讲授新课
1、讨论。出示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试题,点名阅读考场文章《永远分不开的兄弟》和《沉稳中的灵动,灵动着的沉稳》。
要求:对比阅读两篇文章。边听边思考并分组讨论:两篇文章的立意,也就是文章所确立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觉得两篇文章的立意如何?如果你是阅卷老师,你分别给两篇文章打多少分?
讨论并出示专家评分。
2、存疑。面对争议,进一步深入提问,话题作文的立意思维流程是怎样的?
讨论明确:
发散 聚合
话题 材料 主题
引出 提炼
3、根据立意思维流程,要求学生再次讨论《沉稳中的灵动,灵动着的沉稳》,谈谈文章在三个环节上是如何做的,专家为什么给这个分数。
发散:沉稳没有灵动;沉稳变成呆板;灵动没有沉稳;灵动变成浮躁
材料:列 宁,无限活力,记忆超群,严谨克实,从不含糊
任长霞,沉着冷静,铁面无私,活泼亲切,富有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