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8500字,部分答案扫描。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泥淖 悼念 绰约 掉以轻心
B.棘手 嫉妒 缉拿 开门揖盗
C.攻击 功绩 公祭 保障供给
D.清贫 频繁 妃嫔 濒临绝境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通过勤学苦练,博采众家之长,独树一帜,最终成为一代“书圣”。他的字力透纸背、遒美健秀。他写的《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的千古奇作,这是无庸置辩的。王羲之在书法界的地位可以说 是古今独步、无人超越,其作品古往今来均是人们梦寐以求、趋之若鹜的藏品。
A、独树一帜 B、力透纸背 C、无庸置辩 D、趋之 若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斯诺克神奇小子丁俊晖虽然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正赛,但他的防守控制能力和坚韧意志均有较大提高,相信他明年一定会梦想成真。
B.大型国营企业发生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企业内控制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 ,它取材于现实,根植于人们生活的土壤,反过来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如一股清清流淌的甘泉,滋润人的生命。
①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通的
②似乎只是和作家、学者相连
③乍听起来往往给人一种遥远而陌生的感觉
④文学其实离我们很近
⑤但当真正接触起来才发现
⑥而拒普通人于门外
A.①⑥②⑤④③ B.②③⑤①⑥④ C.③②⑥⑤④① D.①④③②⑥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丽”。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人”。
C.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名词,北边。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响:名词作动词,发出响声。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D.多于市人之言语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B.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西汉时期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形式从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8.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寄蜉蝣于天地
B.①而不知其所止 ②谁得而族灭也
C.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D.①汝其善抚之 ②汝其勿悲
二、古诗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9-14题,共21分。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
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