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50个字。

  中考14个文言虚词归纳
  一、之
  1、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等。
  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桃花源记》
  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愚公移山》
  妇拍而呜之。——代人,他。《口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曹刿。)(《曹刿论战》)
  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曹刿论战》)
  默而识之。(代学习所得。)(《论语.》)
  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桃花源记》)
  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桃花源记》)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小石潭记》)
  执策而临之(代千里马)(《马说》)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醉翁亭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岳阳楼记》)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代齐军)(《曹刿轮战》)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
  2、助词
  (1)相当于“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大道之行也》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3)宾语提前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宋何罪之有?《公输》
  (4)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马之千里者。《马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