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4道题,约6090个字。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九年级语文试卷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全卷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往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又是一个学期渐近尾声。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去北国观赏了那“红装素裹”的妖(ráo)(1);在伏尔泰的墓前,我们倾听了雨果(ruì)(2)智的讲演;在杜小康的孤独里,我们喜看了鸭群(mì)(3)食成长;还有那黄泥冈上的斗智、杨修的早逝、范进的疯癫……还有曹雪芹精血(chéng)(4)聚的红楼故事……快哉,2012!
(1)▲(2)▲(3)▲(4)▲
2.填入下面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这是在南塘河的历史街区初步愈合之后,我站在未开放的袁牧之故居门前,心中映出的画面。▲这座▲的江南宅邸,青砖小瓦马头墙,骄傲地▲着街区的天际线。
A.眺望沧海桑田主宰B.仰视饱经风霜主宰
C.眺望饱经风霜遮挡D.仰视沧海桑田遮挡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3分)
鸟叔的《江南Style》到底有多红?只能说,红到令人发指:在刚刚结束的中网男单决赛上,小德就为夺冠大跳“骑马舞”庆祝一番在视频网站YOUTUBE,《江南Style》在短短的86天内,点击率就突破4亿……
与此对比,短时间内获得世界认可的中国文化产品就屈指可数了。在模仿的思维心态下,使中国文化产品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逐渐消失。在中国,流行文化难觅想象力和创造力。
(1)“”中应加上的标点是▲。(1分)
(2)修改画线的句子,使之表达正确。(2分)
4.古诗文默写。((1)-(3)题必做,(4)(5)两题选做一题)(6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孟子《鱼我所欲也》)
(2)▲,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3)运用典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某种愿望或情感。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一典故含蓄表达渴望被重用的心情。又如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这一典故来表明诗人报效祖国的情感。
(4)古诗文中有很多与“笑”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5)古诗文中有很多与“愁”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5.名著阅读。(4分)
(A)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晴白额虎来。那大虫望(A)猛一扑。那(A)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掀再剪: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A)一时间杀了母子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1)本语段选自长篇小说《▲》。(1分)
(2)故事中的人物A是▲。(填写人名)(1分)
(3)人物A杀虎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原著的阅读,简述相关情节。(2分)
6.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据2011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统计,2011年我国0-8周岁人群的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5.40本,比2010年的4.78本有所增加;9-13周岁人群的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7.24本,比2010年的6.32本增加了0.92本;14-17周岁人群的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10.68本,比2010年的9.99本要有所增加。(摘自中国出版网)
材料二:上午9点,市图书馆将在图书馆广场举办一场主题为“换换书,换换爱,我为图书找新家”的大型图书交换会,市民可以将需要交换的图书(二于书、闲置书籍)于活动前半小时送至活动现场登记处,换取“换旧卡”,凭卡参与图书交换活动,原则上一册交换一册。(摘自中国宁波网)
(1)阅读材料一,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一个即可)(2分)
(2)阅读材料二,请你帮助市图书馆再设计一个专题活动,并简要说说设计理由。(4分)
①活动名称:▲
②设计理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