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10字。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发展的脉络。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一对恋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景,作者运用用白描、铺叙、渲染等多种手法,分别写了离别前的气氛,离别时的情态及离别后的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善用景物衬托,整个作品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这种特点很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特别是带有画面及声音的视频最利于气氛的渲染与情境的营造。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学生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对宋词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不容易规范而流利的表达出来;对离别之苦普遍有了解但体验不深,学习时易知大概,却难动情。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鉴于学生诵读较少的现状,在课堂上将加大诵读训练量。让学生不断地读,不知不觉地读,直至熟读成诵。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婉约词等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3.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4.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味鉴赏美段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五、教学策略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主要是两大点:疏通文意与了解背景;课堂教学一课时完成,集中进行诵读与鉴赏两项活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设备,主要采取对话式教学,以启发诱导为主,力争让学生“入情境——有话说——享受美”。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给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故事。在千年前的一个秋季里,发生了一段动人的故事,留下过一个动人的场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镜头,听着朗读回到那里——
  2.播放视频,整体感知(板书课题)
  ⑴播放视频朗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师: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吗?
  生:能。哀婉、悲伤、凄清。 (板书)
  ⑵引导学生发言:刚才你听到了什么 ?
  3.鉴赏 (白板,投影)
  ⑴学生自读,思考: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
  明确:别前、别时、别后。(板书)
  师:这首词的重要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板书)鉴赏时注意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