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0330字。
河北省平山县外国语中学2013年3月月考
高二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试题
命题人:牛瑞兵
一、选择题:语基落实(3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气氛(fēn) 粜米(tiào) 别墅(shù) 开凿(záo)
B.燕国(yān) 月氏(zhī) 箜篌() 讽谏(fěng)
C.氤氲(yūn) 唱和(hé) 拈花(niān) 老妪(yù)
D.菜畦(qí) 幽咽(yè) 樊川(fán) 放诞(dàn)
解析:C项,“和”应读hè。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咳嗽(sou) 调羹(gēng)
险些遭殃(yāng) 祈祷(shòu)天地
B.解剖(pōu) 凹陷(wā)
虔诚(qián)无比 兢兢业业(jīng)
C.咀嚼(zǔ) 砚台(yàn)
罄竹难书(qìng) 唠叨(láo)不停
D.烟缕(lǚ) 阖眼(hé)
唧唧喳喳(jī zhā) 心怀叵测(pǒ)
解析:A项,“祷”应读“dǎo”。B项,“凹”应读“āo”。C项,“咀”应读“jǔ”。
答案:D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挨打/挨近 提防/提案 连累/负债累累
B.发动/发廊 相貌/相互 施舍/退避三舍
C.兴趣/兴奋 数说/数控 混蛋/混水摸鱼
D.要塞/塞外 转变/旋转 冠军/怒发冲冠
解析:A项,ái/āi,dī/tí,lěi;B项,fā/fà,xiàng/xiāng,shě/shè;C项,xìng/xīng,shǔ/shù,hún;D项,sài,zhuǎn,guàn/guān。
答案:B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狷介 繁琐 偕同 间谍 乌烟瘴气
B.寂漠 抱负 诙谐 坐镇 民生凋敝
C.复辙 慰藉 因缘 杀戮 慷慨陈词
D.纨绔 想象 赌搏 艰深 历精图治
解析:B项,漠—寞;C项,复—覆;D项,搏—博,历—励。
答案:A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做人 搭讪 鏖战 刊物
B.酒蛊 笃实 陌生 藤椅
C.油腻 影碟 调羹 耽搁
D.爱戴 花雕 翔实 孺子
解析:B项,蛊—盅。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班级有一个调皮鬼,平时老师在还算老实,但只要老师一离开,他准把教室里搞得乌烟瘴气的。
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少林寺僧人,个个武艺高强。他们一般从小就穷兵黩武,有的经过长达几十年才出师。
D.老张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小李,然后淡淡一笑,话语中带着一种扪心自问的悔意。
解析:A项,“乌烟瘴气”,形容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B项,“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一般表示自谦,用在这里不当。C项,“穷兵黩武”,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这里用错对象。D项,“扪心自问”,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指自己反省。不能用作定语。
答案:A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C.对于国内产品出口香港再进口国内就摇身变成贵价“洋货”的现象,不少消费者深恶痛绝。
D.李长春说:“我离开广东十年了,但是广东的山山水水还淅淅沥沥,所以每年我都要来看一看广东的代表。”
解析:A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应用“耳闻目睹”。B项,休戚与共:彼此之间祸福、忧喜都共同承受。指同甘共苦,形容关系密切,一般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于环境和人的关系。应用“休戚相关”。C项,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用在句中符合语境。D项,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句中使用对象不当。应改为“历历在目”。
答案:C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炳德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和答问中引经据典,用美国人熟知的名人、名言、名事妙喻中美两军关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