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10600字。

  白鹭洲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蒋后昌 龚丽       审题:高一语文组
  本卷总分为150分      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敕(chì)造    猿猱(náo )   暮砧(zhēn)      翘(qiáo)首以盼
  B. 渚(zhǔ )清   鱼凫(fú)      吮(yǔn)血      模棱(léng)两可
  C. 嘈(cāo)杂    巉(chán)岩    万壑(hè)       少不更(gēng)事
  D. 潦(liáo)倒    朔(sù)漠      咨(zī)嗟       数(shuò)见不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簇拥  韶光     雕粱画栋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B.崔巍  纨绔     敛声屏气      下笔千言,以马可待
  C.烟霭  翠幄     孽根祸胎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厢芜  飞湍     顾盼神飞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一句的是 (   )
  A.或许我们不是很富有,生活中也有过不去的坎,我个人以为不求把人生演绎到美的极致,但求鞠躬尽瘁,把一个“人”字写得端正一点,仅此而已。
  B.追忆似水年华,淡然平凡人生,繁花似锦的瞬间,一生成败又何妨。没有一个不凡的人生不在淡淡的生活中感悟至深,没有一个辉煌的人生不在平凡岗位中美轮美奂。
  C.厚重的大雾悄然闷声不响地将阳光裹挟来时,我们这里已被冰雪肆虐了半个多月,家  里的那株茶花早已在严寒的胁迫下失了生气,吸引不了任何人的眼睛。
  D.在A股惨遭“腰斩”、投资者资产被不断蚕食过程中,市场对监管层通过推出精心筹     备已逾两年的沪深300指数期货来挽救A股市场的呼吁亦甚嚣尘上。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他操着浓重的关中口音笑笑说:“得!咱来他个‘两个和尚抬水吃咋样?’”我也笑着同意了。
  B.“我们一切工作是从本本出发呢?还是从实际出发呢?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清楚了么?老王同志。”王玉山惭愧地摇了摇头。
  C.“新婚宴尔”的“宴尔”是什么意思呢?《新编成语词典》的解释是“也作‘燕尔’,快乐愉悦”。
  D.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着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他们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后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B.在我们的乡村——传统文化的基地,传统文化活动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即使在过年的时候,他们也早早地离乡去打工;即使在家乡,他们也宁愿看电视消遣。
  C.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对网民关注的“民生五价”乱象做出积极回应:今年将重点加大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 
  D.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记录了探索救国真理和强国之路,展示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与美好前景。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牡丹亭》,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牡  丹亭》,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牡丹亭》的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柳梦梅,比黛玉为杜丽娘。    (《红楼梦》)
  B.贾雨村到任就遇上人命官司,经门子提醒,得知抢夺英莲并杀死原买主的是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薛蟠。他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虚张声势拿人,假称薛蟠被鬼魂追索已死,给冯家一点烧埋之费了事,徇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 (《红楼梦》)
  C.当高老头财产所剩不多而搬到伏盖公寓时,他在女儿、女婿家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财产被榨干后,临终前想见女儿一面也不可能。高老头的悲剧正是拜金主义毁灭人性,败坏良心,破坏家庭的证明,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高老头》)
  D. 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无疑是希望维系小市民那种天伦之乐的生活情趣。他试图在女儿身上花费大批的金钱而“买”他们的感情。要知道,他的两个女儿是完全用资产阶级道德观培养起来的资产阶级荡妇,她们满脑子便是“金钱万能”,什么“天伦之乐”、“父女之情”对她们不过是对牛弹琴。(《高老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每题3分,共9分)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