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10个字。

  第19课《窦娥冤》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2. 整体感知课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等。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文中的情节矛盾冲突等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 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从而感知悲剧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在对“三桩誓愿”的理解基础上,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掌握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
  鉴赏课文,感悟悲剧的艺术力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准备: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如下任务:第一组,整理关于元杂剧和关汉卿的相关资料;第二组,整理《窦娥冤》的剧情简介;第三组,要求根据本文编排课本剧,可以酌情修改文中的词句;第四组,搜集整理关于“悲剧”艺术的知识,可以拓展到其他悲剧名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话说在我国古代文学人物的殿堂里,有这么一个女子,她命运多舛,还被冤枉,在临刑之时发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她痛声呼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个女子就是——窦娥(生齐答)。今天,我们就借助分组搜集、整体汇报、共同探究的形式,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
  二、了解元曲,走近作者。
  本文是元杂剧,在语言风格、行文格式上不同以往阅读的文章,既有说白又有唱词,还有舞台背景、演员动作等介绍,比较复杂,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我们有请第一组同学给大家讲解。
  1. 元杂剧简介。
  请学生上台介绍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的介绍,教师可以酌情加以总结提炼或补充,要强调以下几点:
  (1)元杂剧剧本结构上的四折一般指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