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初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25分)(1-8题每题2分,第9题每空1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孑然(jié) 请帖(tiē) 恫吓(dòng) 拭目以待(shì)
B.收敛(liǎn) 黄晕(yùn) 苍穹(qióng) 无稽之谈(jì)
C.炽热(chì) 惆怅(chàng) 辍学(chuò) 熠熠夺目(yì)
D.阴霾(lí) 甘霖(lín) 休憩(qì) 惴惴不安 (zhuì)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初三这一年,我各科学习抓的很紧,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成绩。
B.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和家长眼花缭乱。
C.司空见惯的现象,未必都合乎道德规范。
D.在我市专利技术新成果展示会上,众多业余发明者及科技工作者济济一堂。
3.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的句子是( )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 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放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4.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众多的日本人士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访问,表示要以历史为鉴,正视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
B. 然而听得多了,不觉产生了一点疑问:这些考证是可靠的吗,是必要的吗?它究竟是提高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还是贬低了它?
C.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D. 当我看到它时,不禁发出“啊”的一声惊叹。
5. 下面句子朗读错误的一项是( )
A.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句中的“美丽”“宽广”应重读,以抒发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B.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朗读前一句时,应在“杜、篇、万”三字后作短暂停顿,以突出诗歌鲜明的节奏)
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朗读第一句时语调应读得平缓,朗读第二句时语调要下降。读出作者深深的凄苦和悲愤之情)
D.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应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来读,以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6.读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回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曲的结尾一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说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吊古抒怀的?
7.文学名著阅读。
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
A. 西游记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窦娥冤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抗美援朝胜利后,在一次酒宴上,一名外国记者由衷地对彭德怀元帅说:“彭元帅,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彭德怀微微一笑,说:“不,……”他把那位记者的话略加改动,就很好地突出了伟大祖国,反映了自己的谦虚情怀。请问,彭德怀改动后的话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