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小题,约16370字。
2013年秋季三台中学高二下期第一学月语文考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 语文基础知识(共8分,共4小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天堑(qiàn) 绮丽(qǐ) 巷道(hàng) 蟾(chán)蜍
B.暮霭(ǎi) 转徙(xǐ) 螺髻(jì) 凝噎(yè)
C.初霁(jì) 倚靠(yǐ) 埋怨(mán) 揾泪(wěn)
D.玉簪(zān) 河堤(tí) 倨(jù)傲 啮(niè)雪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珠玑 婉约 烟柳画桥 萧鼓 金戈铁马
B.消魂 缜密 繁花似锦 樯橹 良晨美景
C.市刽 吴钩 献愁供恨 嬴取 斜阳草树
D.谛听 良宵 暗香盈袖 骤雨 杳无音信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江苏劳特斯集团总裁徐勤虎,一直在捉摸怎么将中国的“五行”之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进一步建成一种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
B.综艺节目的人文化走向必须确立“观众本位”的传播观,即在节目中以人为本,尊重观众,为观众传递文化知识,从而满足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味需求。
C.全国数十家网上书城发展炙手可热,据估计,2012年中国大陆图书零售市场将有50%的市场份额被网络书店分食。
D.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转基因”食品也受到人们的质疑,不过,作为一种新技术运用,它和“毒牛奶”“地沟油”不可同日而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马未都先生创作了《醉文明》,既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又不乏以史为鉴的反思,从物质文明的角度全方位诠释了中华文化的起承转合。
B.变脸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它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也是从实际生活中加以提炼和夸张,借此揭示剧中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艺术。
C.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升了中国人思考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新视野,这让我们再一次重新思考如何让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D.彩虹-4无人机是目前国内挂载能力最强、飞行性能最优的无人机,它具有在可侦查和对地攻击的能力方面超过美国同类型的“捕食者”无人机系统。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6分,共3小题,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