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
重庆市云阳中学
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朋友惠施种了一些葫芦,比一般的葫芦都大得多。虽然大,但装水还是装得有限,而将它们剖为两半做瓢,却由于体积的大小和皮的厚薄不成比例,装水很容易破碎。惠施便认为这些瓢无用,于是将它们跺碎丢在一旁。庄子知道后,对惠施说:“把水装到葫芦里不行,为什么不把葫芦放在水里呢?把葫芦放在水里可以做成帮助人过河的漂游葫芦,这不就有了用处吗?”听完这个故事,不知道你有何感想?同样的葫芦,在惠施看来是无用的,而庄子却看到了它的有用之处。从这一故事中 ,可以明白我们在认识问题时切不可一概而论这一道理?世界是复杂多变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我们惟有作辩证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掌握一把思想之剑——辩证思维,使自己的文章闪烁智慧的火花和思想的锋芒。
概念阐释
辩证思维是近现代科学的主要理论思维工具,是解开宇宙之谜的一把金钥匙。近十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或形式上,年年都有变化,但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始终像一根红线贯穿其间。我们把这种充满思辩色彩(又称辩证思维)的寓意性命题作文称为思辩型作文。思辩型作文,要求同学们用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事物具有两重性等观点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绝对地看问题,使论证显得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无懈可击。回顾高考作文命题,辩证意识在一些年的作文命题中显得十分明显,而另一些年则表现得比较隐蔽。概括起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辩证原理。
一、矛盾对立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例如1998年的《战胜脆弱》涉及到“脆弱”与“坚韧”的矛盾;2001年的话题作文涉及到“诚信”与“欺诈”的矛盾;1988年的《习惯》一题相对隐蔽一些,但只要一分析就可发现,习惯有“好”与“坏”,“新”与“旧”之分,讲的是“习惯与传统、习惯与创造”的关系,考生如果具有明确的辩证意识,写作起来就会有不同的思想力度。
二、在矛盾对立的事物中,要分清矛盾的主次。分析评判事物,要注意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1990年的供料作文《玫瑰花与刺》就需要运用这一原理来分析。第一个小姑娘说:玫瑰园“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这就犯了片面性的错误,其错误的实质就是只注意矛盾的次要方面而忽略矛盾的主要方面。1999年的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也可以用分清矛盾的主次的方法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