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6题,约7390字。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将班级、姓名、座号及第II卷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处。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鼙鼓(pí)    锦衾(qīn)       绸缪(chóumóu)       踯躅(chíchú)
  B.满襟(jīn)   创伤(chuàng)    锱铢(zīzhū)         鹧鸪(zhègū)  
  C.修葺(qì)    扁舟(piān)      炽chì热              汤匙(chí)
  D.倏忽(shū)   凝睇(dì)        溽暑(rù)            谥(sì)号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撕杀        聒噪          战栗             皓腕             云销雨霁
  B.酒垆        渔樵          剽悍             荡漾             得垄望蜀
  C.箜篌        披靡          悭吝             寂缪             鼎铛玉石
  D.蹊跷        贿赂          脉搏             箴言             雕栏玉砌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在表现现实。在加缪看来,现实是荒诞的;在梵高看来,现实是模糊的;在毕加索看来,现实又是割裂的。
  B.于丹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庄子告诉我们,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内心。人最难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C.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报告说,去年开始到今年“五一”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扬25%(包括新房和二手房)。
  D.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央要求,领导干部下基础,要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遗憾的是,这些规定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落实。
  B.“国酒”茅台只有走下“神坛”,远离“三公” 消费,更加贴近下里巴人,才能跟“国酒”的称号相称。
  C.随着中国火柴行业集体式微,有近百年历史的光华火柴厂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惨淡经营后,于上月宣告破产。
  D.叙利亚国内局势持续动荡,巴沙尔政权岌岌可危,使同为穆斯林什叶派主政的伊朗感受到唇亡齿寒的危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小北湖景区内建有许多木屋商铺,在这里经营的商户大都生意惨淡,主要是因为平时的游客少、租金高的原因造成的。
  B.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山东省“异地高考”政策规定,从2014年起,凡具有山东省高中学籍并有完整高中段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在山东省参加高考。
  D.政务公开逐渐成为不可遏制的时代潮流,这不仅是源于时代需求的强力推动,也是因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不懈推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翻译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学翻译则是各国文学交流的媒介。在人类历史上,世界各国文化中产生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它们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然而,各国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差异成为各国文学交流的障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各国文学必然汇入世界文学的洪流中,文学翻译因此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文学史上,世界范围的文学运动都离不开翻译的媒介作用。13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后来不断被翻译介绍到英、法、德、西班牙等国家,产生了遍及全欧的文艺复兴运动。“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化运动,也是从翻译介绍国外文化思想、文艺作品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创造出中国现代的新文化。
  在西方,翻译通常被看作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这种说法源自意大利语,在意文中,“译者”(traduttore)和“叛逆者”(traditore)的发音接近,因此“译者”常被误指为“叛逆者”。这个诙谐的说法恰好指明了翻译的本质:既不是断然拒绝,也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
  关于“创造性叛逆”这个术语,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教授在《文学的社会学》中解释道:“为什么是‘叛逆’的呢?因为翻译使作品进入设想以外的语言学组织。为什么是‘创造性’的呢?因为翻译使作品产生了与更为广泛的读者进行新的文学交流的可能,使作品置于新的现实之中。再者,翻译不仅使作品永存,而且使作品获得了第二生命。”我们说,作品从一种语言组织进入另一种语言组织,必然要产生不同于原作的某些因素;而另一方面,原作中的某些因素是无法全部转换到另一种语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