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00个字。

  主备人 袁中平 班级 初2013级
  课题 沁园春.雪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或复习
   知识目标 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能力目标 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目标 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 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
  一、查找资料,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理论家、思想家和诗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现在的湖南师范大学)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曾经结过四次婚,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至上世纪70年代末期,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共43首。其中,诗14首,词29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作的24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作的19首。创作时间最早的是《贺新郎》(1923),创作时间最晚的是《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1979年以后,在同时代人的一些回忆文章中,还披露了他的另外一些诗篇。
  三、自读,正音或解释
  正音: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四、初步把握文意
  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合作、探究、展示
  一、解题并整体感知:
  《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乍一看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这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抒情诗。雪在词中,已不再是陪衬物,不再是一种逆境的象征,而是作者歌咏的对象。置身于毛泽东描绘的冰雪世界,你不但毫无寒冷之意,而且会油然而生壮美之感。这是因为毛泽东站在历史的高度,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主宰历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
  二、学生读,小组展示
  三、学习词的上阙,指名学生朗读
  1、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