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10个字。

  2013年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40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8分)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bīnfēn (           )的花炮里,闪烁在京剧bānlán (     )的脸谱中,飘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C                  ,擂响在锣鼓铿锵的声音里。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A   (赏心悦目、耳濡目染)。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B   (义正词严、义不容辞)的责任。
  (1)  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分别填入A、B两处。(2分)
  A处应填____                     ;B处应填。
  (4)仿照前后语句,在C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2.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2分)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1)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公众睡眠的健康水平。为此,(2)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我选句,修改后的句子:
  3. 下列文言文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狼洞其中译:一只狼在洞中
  B 故人不独亲其亲。译: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C 不戚戚于贫贱。译:不为贫贱而忧愁
  D 孤不度德量力。译: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
  4.背诵默写。(12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3),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6)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
  (7)王曰:“善。”乃下令:“,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8)初中三年的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鼓励同学,希望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表达深厚的情谊和美好的祝愿。
  5. 名著阅读。(7分)
  (1)请说出下面选段出自哪部名著。(2分)
  A.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收到践踏,没有被弄得僵化,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作品:《》
  B.船长对我说:“锡兰岛,是以采珍珠闻名的地方。阿龙纳斯先生,你高兴去看采珠场吗?”“当然高兴”我说。作品:《》
  (2)《藤野先生》记叙了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生活,其中等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这些促使他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1分)
  (3)《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脍炙人口。第一次借扇,悟空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二次借扇,悟空,却借得一把假扇;紧接着,悟空使诈,,骗得真扇。(4分)
  6.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9分)
  (1)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2分)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4分)
  它从泪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事件:节日习俗:
  (3)在全球多元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所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论述。(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