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10字。
批判性思维与议论文写作和教学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概念:critical 来自两个古希腊词汇kriticos(提问,有能力判断、分析)和kriterion(标准),现在的英文意思就是评估,评价,指出错误。“批判性思维”就是“利用恰当的评估标准确定某物的真实价值,以形成有充分根据的判断。”在美国,哲学家杜威曾提出类似概念“反省性思维”,所以美国学者也把它界定为“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布朗和基利)。到198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
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阅读和写作,论辩和讨论中,批判性思维都极为重要,特别是海量信息充塞媒体的时代,养成批判性思维是培养智力、提升判断力和推论能力的重要方法。
由于在日常交流、阅读等活动中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当下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比如不能区分论断的真假,不能直接进入论题,不能对自己认定的观点做详细、深入、符合逻辑的论证,往往拐弯抹角或以偏概全,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来加以匡正,而要达此目的,则首先需要教师在批判性思维方面具有较深厚的修养。
批判性思维的技能:
1. 区分理性的断言与情感的断言;
2. 区别事实与观点;(“中国式过马路”是描述事实还是一种批评观念)
3. 识别证据的不足;(单纯的例证往往不足)
4. 洞察他人论证的陷阱和漏洞;
5. 识别论证的逻辑错误(批判他人或自我反省)
6. 发现信息和其来源之间的联系及可信度;处理矛盾的、不充分的和模糊的信息;
7. 知道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答案或唯一解决办法;
8. 采取行动时(或提出解决办法时)考虑所有利益相关的主体;
9. 清楚的表达论证及其语境;
10. 有序地呈现能增强说服力的论据。
构成批判性思维的三个要素:
断言(claims)、论题(issues)和论证(arguments)。
断言用于在口头或书面交际中传达信息,表达意见或信念。断言之于批判性思维主要是判断真假。如“台湾是中国的”是真的,“越南是中国的”是假的,“越南在历史上是中国的”也是假的;而“其他星球上有智力生物”或真或假。
“钓鱼岛是中国的”呢?
有些断言无需仔细审查就能甄别其真假(经验的或公理性的),但涉及到重大决定,社会事件、全球现象等事物,我们就应该审慎评估。比如“只生一个好”、“我们应对朝鲜加以制裁”、“女性在就业和晋升方面广受歧视”、“如今博士学位如同垃圾”等等。
论题:当我们探究论断之真假时,我们就提出了一个论题。也可称之为问题(question)——“论题是会话或讨论中所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美国学者一般把论题分为两种:描述性论题和解释性论题。前者如:
养宠物的家庭是否比不养宠物的家庭争执更少?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
谁提出了中国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