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项链 授课日期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总第 5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介绍作者及其写作风格,以便学生把握他对小说中人物的态度;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线索和关键细节。
2、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后知识短文,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师生诵读课文,并从情节、线索、心理描写等角度加以整合,形成整体认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人物命运与其人生观之间的关系,反思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线索和关键细节。
教学难点 从情节、线索等角度对课文加以整合,形成整体认知。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具准备
板 书 设 计
项链
莫泊桑
一、情节与线索 二、人物塑造的方法
内心世界 肖像描写 七个“梦想”
借项链 四个“陶醉”
项链 失项链 玛蒂尔德 心理描写 一个“回想”
赔项链 语言描写
还债务
发现真相 行动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数个偶然构成必然;莫泊桑说“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人生变化莫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一个个变故?小说《项链》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作者简介
1、学生自读课后知识短文,把握作者的创作主张。
2、补充介绍: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 而登上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十年间,有短篇小说约三百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它一些作品,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和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小说《项链》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他们“升级”为大资产阶级者寥寥无几,而破产沦为平民阶层的越来越多,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非常脆弱。
教学过程
三、师生共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标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段和人物描写的方法,根据圈画的内容,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初步理解。
《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艰辛去赔偿一条假项链的悲剧故事。小说情节曲折,多处设置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出乎意料之处,又在情理之中;内容深刻,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塑造出鲜明的人物性格。
2、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并加以概括:
内心世界→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真相
3、你认为串连本文情节的线索是什么?如果以“项链”为核心,我们可以对小说的内容作怎样的概括?
项链:借→失→赔→赝
4、试对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加以分析:
(1)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