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5360个字,答案是扫描的。
苏州市相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2012.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jiǒng ▲迫②险jùn ▲③赏心yuè ▲目④无动于zhōng ▲
2.下面的语段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偶尔一只小乌略过水面,调皮地用它灵巧的翅膀抖出几滴水珠。秋花五颜六色,让人眼花嘹乱,让人顿生种种暇想,让人难忘这成熟的季节。秋的满载而归,更让我坚定了信念,永往直前,去撷取更丰硕的果实。
3.默写占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③谁道人生无再少?▲,▲。(苏轼《▲》)
④▲,冷露无声湿桂花。(▲《十五夜望月》)
⑤四面湖山归眼底,▲。(《湖南岳阳楼对联》)
⑥青山有幸埋忠骨,▲。(《杭州岳墓对联》)
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⑧心有三爱:▲;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方志敏卧室联》)
4.下表是2012年11月1日苏州市市民阅读调查结果,认真阅读表格,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分)
【注】:“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市民在苏州市市民中所占的比例。“数字媒介阅读”,是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阅读方式。
▲
5.名著阅读。(5分)
①汤姆在确定当海盗前,还计划做兵士,加入印第安人行列,当大酋长。他为什么最后选定当海盗?请联系《当“海盗”去》相关内容回答。后来汤姆和好朋友来到杰克逊岛历险,除了乔•哈泼外,和汤姆一起历险的另一位好朋友是谁?写出人物姓名。(3分)
▲
②阅读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A 的那把猎刀还在他身边,刀刃已裂成两半。他死前拼命用刀砍过那门下面的大横木,凿穿了个缺口。可是这没有用,外面的石头天然地形成了一个门框,用刀砍这样坚固的门框,简直是鸡蛋碰石头,根本不起作用,相反刀倒被砍得不成形了。就算没有石头,A也是白费气力,他可以砍断大横木,但要想从门下面钻出来也是不可能的,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他砍大横木,只是为了找点事干,为了打发那烦人的时光,以便有所寄托。往常,人们可以找到五六截游客们插在缝隙间的蜡烛头,可是这一次一截也没有,因为这个被困山洞的家伙把所有的蜡烛头都找出来吃掉了。他还设法捉到几只蝙蝠,除了爪子外全吃掉了。这个可怜而又不幸的家伙最后是饿死的。
节选文字中的人物A是谁?汤姆在洞中见到A,却吓得动弹不得,这是为什么?(2分)
▲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6-10题。(14分)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2分)
A.徐喷以烟 B. 故时有物外之趣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至之市(《郑人买履》)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 驱之别院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7.选文第②节作者两次使用“果”字,有何作用?(2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