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200字。

  汕头市2013年高三教学质量测评(二)作文评分细则补充说明及标杆作文
  (2013.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解读与立意参考角度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当然,对于表现出不健康思想的文章,即使紧扣“自己”这一角度,教师也要从严扣分。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7)别人只是观众;                        (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 (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二、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1.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方向立意的,应视学生行文的情况评分,如果行文能紧扣原材料,并凸显“走自己的路”这层意思,内容可判二等;如果未能扣紧原材料,行文过多地突出“让别人去说”这层意思,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2. 从“变通”的方向立意的,视行文情况,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3.从“外表美与内在美”“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倾听父母的教诲”的方向立意,内容可判三等。
  三.关于评分细则
  1.全文在材料范围内行文,立意准确,观点鲜明,认识较为深刻,可判为切合题意,内容分可在一等(25—21)打分,表达一般也应在一等(25—21)打分,发展等级一般也也应在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