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4道题,约5430个字。
山东省乐陵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答在本试题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绯(fēi)红诘(jí)责叱咄(duō) 深恶(wù)痛绝
B.不逊(xùn)禁(jìn)锢愚(yū)钝诚惶(huánɡ)诚恐
C.长髯(rán) 黝(yǒu)黑炽(chì)热颔(hàn)首低眉
D.觅(mì)食搓(cuō)捻稽(jī)首期期艾(ài)艾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剽悍粗制滥造名门旺族头晕目眩
B.矍铄冥思暇想藏污纳垢鞠躬尽瘁
C.斑斓喧宾夺主眼花缭乱迫不急待
D.窥伺黯然失色明知故犯甘拜下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试卷的命制要讲究适切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长吁短叹也不行。
B.他盛气凌人地扬起手往桌子上一拍,霍地站了起来,痛斥造假的狡辩。
C.校院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在今年的作文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D.他这个人做事总是毛毛糙糙,这么多题他拖泥带水地半小时就做完了。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什么是形象思维,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
B.织女心中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C.“怎么了,你?”他关切地问道,“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D.我们搞教育,要以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为原则。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作者是高尔基,本文主要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B.《再塑生命》节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沙利文老师帮助海伦认识了水、自然、爱等事物。
C.《马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文章借千里马不能被发现和重用,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懑。
D.胡适的《我的母亲》中母亲是一位严师、慈母,母亲以她的“言传”、“身教”使“我”在走上社会后获得一定的成功。
6.下列一段话有两处语病,找出来并在原文处修改。
①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重视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交往能力,以免将来走入社会不被淘汰。③我们的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这些能力,可真是废寝忘食。
7.默写(5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⑤友人要去远方,你去送别,友人哀伤愁苦,请你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慰他。
8.综合性学习。(6分)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
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收听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编造同事诽闻被判罚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①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②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2分)
③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纠正这种错误?(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