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10580字。

  南安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
  高一语文科试卷
  第I卷(共80分)
  一、背诵默写。(共10分,每小题1分)
  1、(1)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2)                  ,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
  (3)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其三)》)
  (4)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5)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
  (6)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
  (7)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9)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过秦论》)
  (10)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寡人之于国也》)
  二、文言文阅读(共30分)
  (一)课内文言文(共15分,每小题3分)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振长策而御宇内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B. 古之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秋月春风等闲度。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主人忘归客不发。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B. 古之学者必有师;
  C.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亦;      D.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为天下笑者,何也?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积善成德;   ②耻学于师;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席卷天下;    
  ⑤外连衡而斗诸侯;    ⑥因利乘便;    ⑦东割膏腴之地;    ⑧却匈奴七百余里;
  ⑨天下云集响应;    ⑩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A. ①②/③⑨⑩/⑤⑧/⑥/④⑦         B. ①/②⑤⑧/③/④⑦/⑨⑩
  C. ①⑥/②/③⑩/④⑦⑨/⑤⑧         D. ①②⑥/③⑨/④/⑤⑦/⑧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范增论
  (宋)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矣,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抉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古文观止》,略有删改)
  【注】①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矫诏杀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间疏楚君臣                疏:使……疏远
  B. 独恨其不早耳              恨:怨恨,痛恨
  C.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本:根本原因
  D. 而抉擢以为上将            擢:提拔,选拔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终以此失天下;                以其无礼于晋;
  B.羽之杀卿子冠军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不合则去;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王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但苏轼认为,如果项羽不是自己先对范增有了猜忌之心,反间计就不会成功。
  B.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从项羽杀义帝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项羽杀义帝不但不是范增的本意,而且范增还不会听从项羽的主张,必定竭力谏诤。
  C.苏轼对范增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认为范增没有及时离开项羽,却想依靠他来成就功业名声太浅陋了,又认为范增确实是人中豪杰。
  D.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开项羽,其主要依据是项羽要称霸天下,而且又是刚愎自用之人,必不会容纳足智多谋的范增。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2分)
  (2)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