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9220字,部分答案扫描。

  河南省济源市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语文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所有民族都一样,无论从历史或逻辑说,崇高、壮美、阳刚之美总走在优美、阴柔之美的前面,古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印度的大石门,中国的青铜饕餮,玛雅的图腾柱……黑格尔称之为象征艺术的种种,都以其粗犷、巨大、宏伟,给人以强烈的剌激和崇高的感受。它们本是远古图腾巫术狂热的观念、情感的发展和积淀,同时又是奴隶们集体艰苦劳动的血汗结晶。从而它们以物质客体的巨大形式展示出来的,其实乃是作为群体的人类主体力量的强大。这种强大因具有超越任何个体能量而带来的神秘性质,为以后各种宗教艺术开启了大门:硕大无朋、千眼千手的佛像,鲜血淋漓的惨厉壁画……都以其震撼人心的崇高,来指向超越有限的神灵或上帝。在这些“艺术”,例如在巨大建筑面前,感到的的确是个体一己的渺小和那巨大客体的压倒性的威力和胜利。
  由于礼乐传统和孔门仁学对内在人化自然的强调,不同于西方或印度,中国的原始象征艺术和审美崇高感直接走向了世俗人际:第一,由神的威力走向人的勋业。第二,由外在功勋走向内在德性。即由崇高走向壮美,由功业的壮美走向道德的伟大。从殷周青铜到《诗经》的《大雅》和《颂》,可以略窥前一进程。由《左传》《论语》到《孟子》,则可略窥后一过程。《论语》里伟大还是与功勋业绩和地位联系在一起的,孟子却极大地宣扬了伦理和超伦理的主体力量,一切外在的功业成就都不过是个体人格完成的表现或展示而已。作为核心的个体人格是更为突出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必低首于任何力量,不必膜拜于任何神灵,这样的主体人格观念难道还不刚强伟大么?
  这,也就是中国的阳刚之美。它是作为伦理学的道德主体人格的呈现和光耀,从而任何以外在图景或物质形式展示出来的恐惧悲惨,便不能作为这种刚强伟大的主体道德力量的对手。这里要突出的恰恰是正面的道德力量的无可匹敌,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敢、主动和刚强。这道德力量不再需要任何神力天威,不需要借助于巨大物质形态或狞厉的神秘象征。个体人格的道德自身作为内在理性的凝聚,显现为一种感性的生命力量。这就是孟子讲“气”最重要的特征。物质性的“气”(生命感性)是由精神性的“义”(道德理性)的集结凝聚而产生。“气”身兼道德与生命、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特点;它作为一种凝聚理性而可以释放出能量来的感性生命力量,是由孟子首先提出的。文艺讲究的阳刚之气,经常与这种气势、骨力相关,即它主要不在于外在面貌,而在所蕴含的内在的巨大生命——道德的潜能、气势。它是在任何形态或形象中的凝聚了的主体道徳——生命力量,这种力量经常通过高度概括化了的节奏、韵律等感性语言而呈现。杜甫的诗,韩愈的文,颜真卿的字,范宽的画,关汉卿的戏曲等等,都如此。
  (摘编自李泽厚《华夏美学》)
  1.下列对于阳刚之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观中外各民族历史,与优美、阴柔之美相比,阳刚之美出现得更早,古埃及、印度、中国和黑格尔的象征艺术等都足以证明。
  B. 阳刚之美具有巨大的物质形式或超越个体能量的神秘性质,令人感到个体的渺小,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和崇高的感受。
  C.孟子树立起了中国审美范畴中的崇高,即阳刚之美,这是一种道德主体的生命力量,与西方或印度不同。
  D.中国的阳刚之美突出了作为核心的个体人格,不对任何力量低头,不膜拜任何神灵,勇敢、主动和刚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无论中国的青铜饕餮,还是玛雅的图腾柱,都与远古图腾巫术狂热的观念、情感有关,也展示出作为群体的人类主体力量的强大。
  B.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宗教艺术中鲜血淋漓的惨厉壁画,都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崇高,显示出巨大客体的压倒性的威力和胜利。
  C.中国的原始象征艺术和审美崇高感由崇拜神的威力发展到歌颂人的勋业,从殷周青铜到《诗经》中的《颂》即可看出。
  D.杜甫的诗,颜真卿的字,关汉卿的戏曲,都通过高度概括化了的节奏、韵律等感性语言呈现出大自然的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审美崇高感直接走向世俗人际,由外在功勋走向内在德性,是受了礼乐传统和孔门仁学的影响。
  B.《论语》认为伟大与“功勋业绩和地位”密切相关,孟子则完全相反,认为道德主体人格的表现和展示更为重要。
  C. 孟子所讲的“气”是由内在理性凝聚而可以释放出能量来的感性生命力量,兼具道德与生命、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特点
  D.文艺讲究的阳刚之气,主要在于它所蕴含的内在的道德的潜能和气势,它是在任何形态或形象中的凝聚了的生命力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乾德六年,转户部员外郎。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饷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