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650个字。
北京市各区201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记叙文
【2013东城一模】(一)阅读《回家过年真好》,完成15—18题。(共15分)
回家过年真好
林少华
①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家乡过年。对于远方游子,老家才是家,家乡才是家。家可以幻化为老屋门外招来喜鹊的粉红色杏花,幻化为井栏旁边披满夕晖的歪脖子柳树,幻化为木篱笆上爬的长豆角和葫芦瓜,幻化为雪地里通往茅屋的一行孤独的脚印,甚至幻化为土墙上挂的一把二胡或牧笛……但无论怎样幻化,最后都一定幻化出母亲的身影。母亲才是家乡星空中的月亮,才是家乡岗顶上的晚霞。可以说,家乡因母亲而温暖,因母亲而让人梦绕魂牵。想家意味想母亲,回家过年意味回家看母亲,看母亲慈祥而苍老的面容,听母亲呼唤自己乳名的语声,吃母亲亲手做的年饭……
②回家过年,今年我是多么想回家过年,从来没有这般归心似箭。往年从报纸电视上看到汽车站火车站挤满回家过年的人们,看到无数焦急的双眼,心里很不以为然。然而,此刻我多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多么想在冰天雪地中扑向小山村里一灯如豆的家门,多么想说一声“妈,我回来啦”,多么想听那句“孩子,你可回来了……”
③回家过年真好!能回家过年真好!
④有多少年没回家过年了呢?我1982年研究生毕业,那年就没在家过年,直到今年2008年!我在广州过年,在上海过年,在北京过年,在大阪过年,在长崎过年,在东京过年,在青岛过年,惟独没在家过年,没回家过年,没回母亲身边过年。简直难以置信,28年时间里我居然一次也没回家过年!我怎么会那样?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一个人?
⑤忙吗?忙。大年初一都几乎伏案忙碌。但我毕竟不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不身在抗洪救灾的前线,不身为日理万机的一国总理。所谓忙,无非是忙着写论文写这个写那个,以便早点提职称提这个提那个罢了。可那东西有回家过年重要吗?世上难道还有比突然出现在望眼欲穿的年迈母亲面前更让人激动的场景吗?如果可能,我真想不要教授,不要论文,不要名声,什么都不要,只要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到母亲膝下一起度过除夕那个一年只有一次的夜晚……
【2013西城一模】(一)阅读《父亲的村庄》,完成第15—17题。(共15分)
父亲的村庄
孙京涛
①父亲,像他那一代大多数农民一样,没有文化,朴素、勤劳。父亲的村庄,也像大部分胶东农村一样,贫瘠、平淡、寂寂无名。然而,就是这样的父亲,和他的东石水头村,成为了我生命的起航。
②改革开放前,父亲一直是生产队赶马车的,这份略略异于普通农人的职业,是我向小伙伴们夸耀的资本。我总觉得,父亲能走得很远很远,走到村人们都走不到的地方……因此他的每一次离家,都会引发我对外界无穷的想象,然后添油加醋地演绎给伙伴们听。
③大约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父亲第一次带我到生产队的饲养场玩耍。当时的饲养员叫张爱,干瘦老头,跛腿,脾气大,早年在外当长工,闯荡江湖,见多识广。张爱大爷定定地看着我的眼睛,转头对父亲说:“这孩子,以后就靠这双眼吃饭!”父亲不屑:人都靠双手吃饭,哪有靠眼吃饭的?后来我考上大学,学摄影专业,父亲想起张爱大爷当年的“预言”,不胜唏嘘。
④年龄稍长,我随着父亲的马车进了城。我知道,在城里,有不用马拉就会自己跑的汽车,还有能把人吸到肚子底下轧死的火车。父亲说:“使劲念书吧,念好了才能到城里工作。”我听父亲的话,从县城的重点中学一直念到北京的重点大学。大学毕业,系里保送我上研究生。四年本科,我已经让家里家徒四壁了,还可能再读三年吗?我回家问父亲,要不要上这个学?“研究生是什么?”父亲问。“大学毕业了可以教高中,研究生毕业了,就可以教大学。”我比划着跟父亲解释。“那咱村有孩子读吗?”“没有。”“那咱附近这三个村子有孩子读吗?”“好像也没有。”“那你得上!砸锅卖铁也得上!这个不是钱能买来的!”父亲果断地替我做了主。
⑤后来,我真的在城里工作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支箭,而父亲,就是那张弓。他铆足了一生的气力,把我放飞出去;自己却囿于那个封闭的乡村,日渐衰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