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18题,约12200字。  辽宁省鞍山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调查
  语    文
  命题人:祝世峰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安以后,中国古代艺术开始发生变革,即由原来寓巧于拙、寓美于朴的作风,渐变为拙朴渐消、巧美渐增的作风。桥梁是水上架空的建筑,除了它所特有的实用功能和由于实用功能而确定了它的基本型式以外,它不能不受到周围大量建筑群的感染和影响,而表现为某种程度的共性和协调。在另一方面,桥梁又常是置身于山川潆洄的林泉胜地,天然风景又要求它以特有的姿态,为幽美环境增添风采,而桥梁本身就是实用和艺术的融合,如桥梁的平直、悬索的凌空、券拱的涵影。它们形象的本身,原来就摇曳着艺术的风姿。
  桥梁型式,无论中外,大致相同,采用什么来体现我国古代桥梁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呢?根据文献记载和实物形象,特点有二:一是附属建筑,二是石作雕刻。附属建筑有桥屋、亭阁、栏槛以及牌坊等。桥屋是为保护木梁以防腐朽,有其实用的必要性。但重阁飞檐,有亭翼然,用之于多跨桥梁,则感到飞动有势;用之于伸臂式桥,则更有“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壮丽景色。又如盘江、泸定等桥,高山急流上的一线悬索。两崖高筑楼台,更增添了雄伟气概,与群山奔湍浑成一体。又如泉州万安、安平等长大石桥,全用厚墩巨梁,偃卧在江海浪潮之上,给人以敦厚质朴感。采用石凿武士和耸立石塔点缀其间,便觉十分协调。石拱桥的本身形态,原即富有美感,不论圆拱高耸,或者长桥压波,总是能和周围景物相映成趣,更平添了诗情画意。古人常用“长虹饮涧”、“新月出云”来描绘优美拱桥的形象。比如赵州桥,比起欧洲古罗马时代所造的拱桥就显得前者轻巧,后者笨重。至于风景区和园林建筑群里专为观赏而特建的桥梁,更是独出匠心,纯粹的美术品的要求,精工细作,把桥梁所能体现出美的意境,以实体直觉加以渲染,与实用的桥梁,又似异中有同。在以实用性为主的石桥中,也有为观赏而设制的装饰。如望柱栏板,桥头石兽的雕刻,这种装饰性的雕刻,一是受周围建筑物的传统影响,更多的原因是石桥的兴起,正当石窟造像风靡一时。据文献记载,郦道元《水经注》中有“魏太和中皇都迁洛阳,经构宫极,修理街渠,务穷隐,发石视之,曾无毁坏。又石工细密,非今之拟,亦奇为精至也”。可见汉晋时代石工严谨不苟,工艺精细。当时对石工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工匠必须通过石作雕刻,才可以表现出他的技能,于是石桥的栏板望柱,便成了石工表现技巧的对象;而当时的风气,建桥石工,必须把全桥的一石一拱,进行精细的艺术加工,这一传统,便成为后世石工的典范。同时,这类雕刻图式的形成,一方面与同时代的建筑艺术相通,另一方面又与民间神话有密切联系,如治水的龙、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兽等等,特别是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名闻世界,石工建成了桥,还为桥留下了护桥“卫士”。这些逐渐形成和流传下来的习向,便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
  1.下列关于文章第一段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桥梁建筑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艺术特色,是建安以后艺术开始发生变革,不能不对桥梁艺术特色产生影响的结果。
  B.桥梁是水上架空的建筑,它的基本型式是由其所特有的实用功能确定的,它的艺术性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
  C.桥梁作为一种建筑,它不能不受到周围大量建筑群的感染和影响,而表现出与周围建筑在某种程度上的共性和协调。
  D.桥梁的平直、悬索的凌空、券拱的涵影,这些都说明了桥梁是一种摇曳着艺术的风姿、体现着实用和艺术融合的建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附属建筑和石作雕刻体现了我国古代桥梁所特有的艺术风格,桥屋、栏槛、牌坊等是附属建筑,石凿武士和耸立石塔属于石作雕刻。
  B.桥屋的作用是为保护木梁以防腐朽,这是其实用性。但桥屋还有装饰作用,如重阁飞檐,有亭翼然,用之于多跨梁桥,则感到飞动有势。
  C.盘江、泸定等桥是建在高山急流上的悬索桥,有与之搭配的附属建筑;而泉州万安、安平等长大石桥的厚墩巨梁,又给人以敦厚质朴之感。
  D.石拱桥本身的形态就富有美感,古人常用“长虹饮涧”、“新月出云”来描绘优美拱桥的形象,它与周围的事物相映成趣,更平添了诗情画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景区和园林建筑群里专为观赏而建的桥梁,以纯粹的美术品的要求,精工细作,在桥梁的美的意境上渲染得更充分,与实用桥梁相比有所不同。
  B.望柱栏板、桥头石兽这些石桥中的装饰性的雕刻,既有受周围建筑物的传统影响的因素,更多的原因是这些雕刻已经成了石工表现技巧的对象。
  C.汉晋时代对石工的要求相当严格,建桥石工严谨不苟,工艺精细,石工通过石作雕刻,表现出他们高超的雕刻艺术技能,这在郦道元《水经注》中就有记载。
  D.石桥上雕刻图式,如治水的龙、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兽等等,与民间神话有密切关系;而他们成为艺术品,又与当时精细的艺术加工风气有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①。智以闻,诏两责之。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减浙东濒海渔课      课:赋税        B.俾驰驿之任      俾:使,让
  C.免逋赋杂役          逋:拖欠        D.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    报:上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魏源“有为”的一组是
  ①西安大疫,疗活甚众               ②两遭丧,俱起复
  ③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     ④发仓廪,免逋赋杂役
  ⑤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         ⑥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源治政宽缓,体恤百姓。他巡按陕西救治瘟疫中的百姓,并奏请输钞代税;河南旱灾,他开仓赈济百姓,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
  B.魏源治边有方,守卫为务。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派遣、奏请更换将吏守卫,修筑军事设施,储备军火,妥善安置军民,稳定了边境。
  C.魏源理政有为,深得皇帝信任。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时,皇帝准许他便宜行事;谏官上奏弹劾他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皇帝不予追究。
  D.魏源治狱平恕,亦有不当。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没有上报朝廷,但也因断案不当和上报辽王罪状有隐瞒而两次获罪被关进监狱。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5分)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