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3道题,约8600个字。
二〇一三年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命题人:青云实验学校 王作泰)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第Ⅰ卷答案请填写在答题栏内。
2.本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颤(chàn)抖 狩(shòu)猎 骇(hài)人听闻 忧心忡(chóng)忡
B.奢(shē)望 喑(yīn)哑 杳(yǎo)无消息 获益匪(fěi)浅
C.讪(xiān)笑 动弹(dàn) 怒不可遏(è) 从(còng)容不迫
D.炽(zhì)痛 掺(chān)杂 蓬(pén)断草枯 广阔无垠(yín)
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女佣在一旁说:“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张,我曾想收拾一下,后来发现那是徒劳的。”
B.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谛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C.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阴郁而暗然失色,罩上阴云。
D.杜雍和只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可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项为之强(通“僵”,僵硬)惩(苦于)山北之塞
B.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恰当)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放开)
C.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端庄)弗敢加(虚报)也,必以信
D.宾客意(心情)少舒余立侍左右,援疑质(询问)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与愿违,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适得其反)
B.当我国体操健儿在奥运会中取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那一刻,鸟巢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振聋发聩)
C.单位给我俩各派重任,我和他在车站挥手告别,然后就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南辕北辙)
D.梭罗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独占鳌头)
5.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雄伟”“壮丽”“非常”“宁静”都属于形容词。
B.短语“振兴中华”“中国梦”“舌尖上的中国”“伟大复兴”的结构都相同。
C.“投资亿元的武穴梅苑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建成并开始使用”,句子的主干是“示范园建成使用”。
D.“通过这次大规模的教育整治活动,我们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我们”)
6.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A.波涛如怒,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D.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⑴杜鹃花开遍山野,香飘万里。
⑵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响起来。
⑶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量。
⑷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A.比喻、夸张、排比、拟人
B.拟人、夸张、排比、比喻
C.夸张、拟人、排比、比喻
D.夸张、比喻、排比、拟人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等作品。
D.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