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70字。

  《琵琶行》教学设计
  合肥三十中  程立鑫
  一、学习目标:
  1、深切体会诗中情感;
  2、体会出环境描写的效果;
  3、分析描写声音(音乐)的技巧。。
  二、教材分析
  体会情感是重点,音乐描写技巧是难点。
  《琵琶行》一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宣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情感体会大而化之,不够深入,或者表达不能流畅;描写缺乏想象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四、课标依据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课标的要求。
  五、教学建议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把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针对这个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了“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教为主导,以学生学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安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作者以形象比喻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气氛,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 情感目标: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社会意义。
  3. 能力目标: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社会意义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教学时间
  了解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1、前期的生活追求与诗歌特点。
  2、后期的生活追求与诗歌特点。 教师补充介绍 学生预习或查阅先关资料介绍 为准确体会诗人在《琵琶行》里流露的的情感铺垫。 8
  诵读并整体感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