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40个字。
课题 口技 年级 七年级 设计人 审核人 上课
时间
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惊叹我过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学习重点1、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区别与各自的作用。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能力。
学法指导1、自读→讨论→点拨。2、运用表演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一、导入:
同学们,口技是一种传统技艺,表演者运用口腔发声技巧,同时借助一些简单道具,模仿出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在林嗣环的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相关材料:1.《虞初新志》是古代笔记小说,由清代张潮编选,共20卷,多收录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编者的主旨是:“表彰轶事传布奇文”。少数作品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因事谪戍。遇赦而归,客死于武林。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本文选自他的《秋声诗自序》。这篇自序说作者刚写完《秋声诗》,有几个客人来,他就“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客人分别举出机声、书声、棋声等,他都不以为“最佳”。有一个客人上前叙说了这段口技描述,终于令他大为赞叹,并记录在自序中。
3.口技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有悠久历史,又叫“学象声”“哨声”“象声”等。表演者用口发出模仿虫、鸟、走兽、器械的声音和某些人类生活活动的声音。现在的相声即从口技发展而来。口技的一部分特点仍为杂技所保留。
二.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有感情地读全文,要求注意停顿、语气节奏,并标记疑难字词,感知主要情节。
2.学生轻读,根据注释掌握有关字词读音。正音。
少顷(shǎo) 呓语(yì) 叱(chì)
5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三,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思路。
1.文章以时间先后分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介绍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演前气氛。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第二部分(第2~4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2.请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音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第自然段)
一家人由醒而梦(第自然段)
火起后众人的惊乱惶恐(第自然段)
一句话说出你读后感受
四、梳理课文,研读探究
紧接着预习交流环节的第4进行提问:
作者是怎样表现口技者高超技艺的?
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技艺高超的证据来(三分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