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有教案,约5680个字。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小石潭记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初二学生 课时:2
提供者:朱旭微 单位: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篇课文,是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继续与延伸。本课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重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及品读,学习游记的写法特点:对景物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移步换景、动静结合、运用多种修辞、借景抒情等;(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重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教授的初二学生已有学过10多篇文言文,平日常阅读一些短小浅易的文言文,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学生知道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各种文言现象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等已有初步的了解,且对经典文言篇目的诵读与积累的作用也了然于心。故学生有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在疏通文意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教学辅助工具是多媒体。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难点:1、学习游记的写法特点:对景物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移步换景、动静结合、运用多种修辞、借景抒情等
2、理解文中作者的乐与忧。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首诗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字眼是什么?“孤”和“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一个非常寂廓的、非常冷清的、非常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那儿“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生读《江雪》,回答这首诗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字眼:“孤”和“独”。 朗读回顾《江雪》,由此及彼,一开始就让学生感知本文孤寂悲凉的情感基调。
二、 作者简介及文体特点: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死于柳州任上,年仅47岁。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gǔ]母潭记》、《钴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学生听老师介绍,在注释1圈点勾画,并做笔记;朗读“记”的概念。 学生了解作者及文体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