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4题,约10680字。  2013年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一下期半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卷 2013.5
  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号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概不给分。
  第I卷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原创)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每组都不相同的是(    )
  A.诧异/叱咤风云     契约/度长絜大   倔强/和平崛起   脸颊/汗流浃背
  B.孝悌/涕泗横流     桌帏/经天纬地   逡巡/崇山峻岭   箭镞/花团锦簇
  C.慰藉/声名狼藉     量杯/量体裁衣   俭省/不省人事   幽咽/难以下咽
  D.沟壑/豁然开朗     崔嵬/巍巍昆仑   柴火/豺狼虎豹   盥洗/张冠李戴
  2.(原创)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厮杀  厢庑  蘖根祸胎  运筹帷幄
  B.攀援  驽马  金璧辉煌  遗臭万年
  C.震怒  繁缛  寥若晨星  海市蜃楼
  D.缭草  庠序  饿殍遍野  誉满神州
  3.(原创)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是(    )
  A.某媒体曝出“习主席微服私访北京打的”的新闻,立即引发疯狂转载,进而引起了民众关于中国新领导集体施政风范的热情讨论,然而不幸的是该新闻很快就被证实为“假新闻”。
  B.朝鲜近日不断发出强硬信号,引起了周边诸多国家的强烈忧虑,国际社会亟盼中美等国从中斡旋干涉,尽早恢复该地区的稳定局势。
  C.在法国总统奥朗德率团访华期间,皮诺家族在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中国民众无不拍手称快。
  D.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座车在通过某收费站时,与前面减速的警卫车相撞,而后面跟着的另外三辆警卫车来不及刹车,导致发生连续相撞事故,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么?
  4.(原创)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是(    )
  A.白居易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感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琵琶行》这首诗就是因事兴感之作。(《与元九书》)
  B.从小学到初中,从课内到课外,你读过李商隐的哪些诗?请以《我所知道的李商隐》为题,写一篇短文。
  C.《师说》这篇课文论述了从师之道。看看课文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第二三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D.《过秦论》通篇只得二句文字: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一句只是以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小题
  音色里的中国人文(节选)
  林谷芳
  中国音乐里音色表现的一个内涵即是“音即一切”的音色观。音色的表达是在音色里就完成的,不需假借任何外在的旋律、曲式、结构的发展。音色里的实音,虚音,合音,就有层次。如《思春》,由一个音的五种音色变化就可以带出心有戚戚,但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倾吐出来的心情变化。一个“音”在这里事实上就具足了一切。
  就中国音乐“音即一切”的音色特质,我们做几点简单介绍。任何音乐系统都有它喜欢的音色。中国音色虽然比较多元,但还是有它基础音色的存在。这基础音色跟桐木音色有关。中国人在音乐上比较不讲究共鸣,它要的是材质本身的音色。而梧桐软硬适中,较能传达出很淳厚中和的感觉,而在这点基础上再做变化。
  中国音乐重视音的本质,以《阳春》为例,它所以有那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就因琵琶“多骨少肉”的音色,这首曲子不能拿到吉它上弹。也许当吉它弹出第二十个音时,它第一个音的共鸣恐怕还在那里。所以吉它很适合伴奏,而琵琶只能做主体的,独奏的表现。中国的乐器都有这个特色,它的音色虽然站在梧桐木的基础上面,但个性很清楚,颗粒很清楚地直接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常说中国乐曲的音色是非常个性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再有,音色还常体现一个较音色更基底的角色出来。过去琴人讲,散音不动,像地;泛音空灵,像天;按音是人来变化它的,代表人。一个好的乐曲一定要在天、地、人中间得到协调。所有的古琴曲,一开始不是散音,就是泛音。最后的结束一定是泛音,为什么?因为散音代表地,泛音代表天,代表音乐来自天地。最后好的音乐,要回归于天。这里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殊的创作观。
  “音即一切”还涉及到中国音乐对下指落弦的功力讲究。中国音乐,讲软弦对软弓。最好的民间胡琴家用的乐器,弓拿起来,弓毛是垂在下面的,弓毛可以缠三匝。其好处是可以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我们听20岁的《塞上曲》,中年的《塞上曲》,老年的《塞上曲》,这样一种因音色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怀对应,必须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感受到。乐谱是没有办法表现音色的。所以从谱子认知一个中国作品,可能那个原点就缺了。而这样一个原点缺失,就会导致中国音乐里可能最重要的一块就从根柢流失了。
  5.下列关于乐器与中国音色关系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吉它等西洋乐器不太适合演奏中国乐曲,因为吉它只适合伴奏。
  B.琵琶“多骨少肉”的构造,可以产生“大珠水珠落玉盘”的音色效果。
  C.因为桐木木质中和,表达音色比较单纯,符合中国人讲究材质本身音色的需要。
  D.最好的民间胡琴家用的是软弓,目的是为了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音乐里的音色表达,与旋律、曲式、结构无关。
  B.中国的乐器都是梧桐木制成的,是因为中国音乐音色的需要。
  C.中国人独特创作观是要体现乐曲在天地人之间的协调。
  D.中国乐曲是不能从谱子去认知的,乐谱难以表现中国音色。
  7.文段中作者列举了三首中国乐曲,谈谈作者借这三首乐曲分别说明了中国音乐音色的哪个特点。(3分)
  《思春》:                                                                 
  《阳春》:                                                                 
  《塞上曲》:                                                               
  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8.(原创)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其皆出于此乎                  秦有余力制其弊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会盟而谋弱秦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也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9.(原创)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的句式不相同的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蹑足行伍之间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不拘于时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