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430字。

  初三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2013年5月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认真核对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叱咤(zhà)风云矜(jīn)持B.成群结对(duì)     翩跹(qiān)
  C.金碧(bì)辉煌濒(bīn)危D.浮想联翩(piān)谛(dì)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刘谦此次香港巡演,以别具匠心的出场方式,变化莫测的舞美视觉,神秘十足的音乐伴场,带给“谦迷”无限的疯狂与猜想。
  B.钓鱼岛争端如果持久发酵,势必造成中日关系处于紧张对峙的长期状态。
  C.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
  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淋漓尽致。
      D.《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A.或:或许。B.食:同“饲”喂养。
  C.且:犹,尚且。D.等:等同,一样。
  4.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位智者这样说过:“你必须宽容三次。你必须原谅你自己,因为你不可能完美无缺;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愤怒之火只会影响自己和家人;在寻找快乐的路途中,最难做到的或许是你必须原谅你的朋友,因为越是亲密的朋友,越能于无意中深深中伤你。”我们常常是对别人太严厉了。每个人都在企图证明:我是对的,而你错了。能装下别人或自己的缺点,才能装下整个世界的风雨。我们宽容了别人,同样是自我的赐福。
  A.宽容是一种美德    B.宽容是一种博大
  C.宽容是人一生中的福气 D.宽容是自我的赐福
  5.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对表格中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发展前景 人数 百分比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36 26.7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84 6.7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818 64. 9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22 1.7
  A.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
  B.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C.大部分人认为网络语言肯定会进入日常生活。
  D.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发展前景比较看好。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以备凶荒。
 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瑾诛,起巡抚贵州。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6.下列各句中的“于”与“会诸生于学宫”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躬耕于南阳B.受知于李东阳
  C.贤于才人远矣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