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10个字。
《山市》相关资料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康健
一、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4),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享年74岁,字留仙,身长七尺(约为1.83米),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他称他自己的这书为“悲愤之书”。著作《聊斋志异》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8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4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二、背景知识
海市蜃楼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它分为上现海市和下现海市两类。为什么会出现海市蜃楼?在炎热的夏季或沙漠地区,当近地面的空气受到太阳的猛烈照射时,温度升得很高,空气密度变小了,而上层的空气仍然比较冷,空气密度也大,这样由远方物体各点所投射的光线在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就要向远离法线的方向折射。当光线快射到地球表面时,就会发生全反射,于是远处物体上下各点所投射的光线就沿下凹的路径到达观察者眼中,出现“海市蜃楼”。而在地面逆温较强的地区,尤其是在冷海面或极地冰雪覆盖的地区,由于底层空气密度很大,而上层空气密度很小,这种上流下密的空气就能使物体投射的光线经过它产生折射和全反射现象,以致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由于空气层动荡不定,致使显现的景物时大时小,时断时连,忽隐忽现,变幻莫测,更增添了海市的神秘感。
三、文学常识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山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的方法。
体会两篇短文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富于表现力的特点。
对比两篇短文,体会静物与动景的不同写法。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山市”的幻景,培养学生的联想及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的丰富的物产和美妙的景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顺畅地诵读,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并培养想像力。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语汇,概括山市出现全过程的写景内容,把握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神奇、壮观的海市幻景,听起来是奇闻,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却无缘目睹。今天,我们将在蒲松龄的引领下去一睹同海市一样的“山市”奇景,感受其文,感受其景。
(设计二)秋天的满地落红,冬日的漫天飞雪,春时的嫩芽娇花,夏季的绿树浓荫,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每个人每年都能看到。可是有一种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却好多年都难得一见,多数人一生都无缘看到。这种自然现象就是海市蜃楼。幸好清代有一位写狐写鬼的文学家蒲松龄,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描绘了一次这样的景观──山市(山市蜃楼),弥补了我们不得一见的遗憾。今天,让我们走进《山市》这篇课文,通过文字描述来欣赏一下这种奇特的景观。
(设计三)大自然是伟大而神秘的,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人类探究与讴歌的对象。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描述的一种自然现象──“山市”来走进探究自然的大门。
二、体会山市之“变”
1.学法指导:
①通览全文,了解全貌。
a.识记字词b.能够断句
c.按标点朗读d.标出难句
②逐词逐句,读懂其义。
a.理解词语b.进行翻译
c分析鉴赏、d.圈点批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