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430个字。
《羚羊木雕》相关资料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康健
一、作者简介
张之路(1945~ ),山东诸城人。当代儿童文学家。著作有《霹雳贝贝》、《魔表》、《第三军团》、《坎坷学校》、《羚羊木雕》等。
二、整体把握
《羚羊木雕》一文原题为“反悔”,作者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间的矛盾。文章围绕“羚羊木雕”引发故事,通过对六个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两类人不同的内心世界:一类人珍惜友谊,一类人重财轻义。文章赞颂了少年们真诚无私的友谊,并告诫人们要理解少年的心,尊重他们的友谊。课文的情节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故事的发生是妈妈查问木雕,其后的发展是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插叙了“我”把木雕赠送好友的情景,奶奶劝阻父母未成,高潮和结局是“我”违心地取回木雕,好友体谅“我”,给了“我”友谊的温暖。
三、文学常识
本文在爸爸妈妈逼迫“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时,运用了插叙,写出自己与万芳的一段友谊。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事线索,插入一段相关的内容。这里的插叙使全文集中发生在一天之内,故事紧凑,同时也交代了“我”之所以送“羚羊”的原因。
四、语言积累
1.生字注音
犄角(jī) 羚羊(líng) 伤疤(bā) 怦怦(pēng)
兜里(dōu) 树杈(chà) 脸颊(jiá) 寒颤(zhàn)
攥着(zuàn) 反悔(huǐ) 逮着玩儿(dǎi)
2.多音字辨析
(chàn)颤动(gěi)交给(hǎo)好像(āi)挨次
颤给好挨
(zhàn)颤栗(jǐ)给付(hào)好奇(ái)挨打
(cáng)收藏(mǒ)抹杀
藏抹(mā)抹布
(zàng)宝藏(mò)抹不开
3.词语解释
【贵重】价值高。
【不可抗拒】不能抵抗或拒绝。
【形影不离】像身子和影子一样不可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名贵】著名而珍贵。
【仗义】讲义气,有为友谊而甘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气概。
五、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感情。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故事梗概。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②从评价朗读中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在整体感悟内容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②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讨论这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同学们来到中学,一定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友情,但也离不开来自爸爸妈妈的亲情,可是当亲情和友情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羚羊木雕》,也许它会给我们带来启迪。
(设计二)几年前的一个教师节,一位女孩伤心的哭了……他们班同学精心地挑了一个会唱歌的毛绒小鸭子送给了体育老师,可是在返回教室的途中,她发现老师已经将礼物送给另外一位老师了。请问,老师有权支配礼物吗?
(设计三)大家有如春天的小树一般在慢慢长大,你们的思想在变化、个性在崭露。有人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说一个人的历史要用笔来写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我们从父母手里接过笔自己写的时候了。”还有人说,“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在我脑海的深处,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在发芽、成长,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是那个事事听从家长的小朋友了。”是的,大家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便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之路写的,发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