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180在,部分答案扫描。

  江西省南昌三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命题:高三语文组
  第I卷(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不卑不亢(kēng)   肄业(yì)     宁愿(nìng)      瓦菲(fēi)
  B   咄咄逼人(duó)   央浼(miǎn)      揩油 (kāi )          屏退(bǐng)
  C   叱咤风云 (chà)     讣告 (fù)        蓊蓊郁郁 (wēng)    翌年 (yì)
  D   弭谤 (mǐ)         商榷 (què)       尸骸 (hái)          供养(gō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浅尝则止    川流不息    弥望    仓廒
  B、感恩戴德    流苏        援例    调济
  C、战略部署    焕然一新    班驳    风彩
  D、苍茫大地    谛听        炭灰    抱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她在居委会又哭又闹,要与丈夫离婚。让她上法院解决问题,她又找借口________不去
  ③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经常________情况,才能及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A、琢磨     推托     沟通      B  捉摸    推脱      勾通
  C、琢磨    推脱      沟通       D、捉摸    推托     勾通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据了解,2008年奥运会缺少大量专业体育节目主持人,因此最近中央电视台与维汉传播公司联手推出了《谁将解说北京奥运?——北京2008奥运主持人选拔计划》。
  B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
  C、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D、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C、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D、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6、下列是关于名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红院 ,凤姐弄权是在水月庵。
  B、堂吉诃德第一次出行,遇见一伙商人。他把他们当作一队兵马,挺枪跃马冲杀过去。结果,他把骡夫打下马来,骡夫躺在地上动弹不得。
  C、朵拉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D、伽西莫多是圣母院的敲钟人,外形奇丑,心地善良。他因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的养育之恩而极其感激。在受刑时对爱斯梅拉达的送水感动不已。他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悉心照顾,并深深爱上了她。最后他把邪恶的克洛德杀死,临死前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逃入山洞。他是理想化的人物,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人道主义精神。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可称之为“经典”。“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正因如此,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倘若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作者都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