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080字。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黄翔东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限150分钟。所有题目的答案均须填写到答题卷上。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作坊(zuō)   心广体胖(pán)     处方(chǔ)      给予帮助(jǐ)
  B.燕山(yān)   戎马倥偬(zǒng)    落枕(lào)      分外高兴(fēn)
  C.干系(gān)   呼天抢地(qiǎng)   饮马(yìn)      供不应求(yìng)
  D.泡桐(pāo)   济济一堂(jǐ)      空余(kòng)     作者附识(sh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朝廷   调济   贸然行事   瞑顽不化
  B.惦量   修炼   生灵涂炭   不假思索
  C.斑斓   法码   如法炮制   严惩不贷
  D.松弛   困扰   歪门邪道   砰然心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太空已经从梦想变成现实。身处太空,无论是观赏地球风貌还是太空景象,都别有一番风味。
  (2)记者跟随马刺征战整个西部决赛,        了这支球队的得意与失意,这些回忆与故事值得人们对远去的马刺起立喝彩。
  (3)9月10日下午,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消息传来,中国国内群情       。
  A.翱翔      耳闻目睹       激奋           B.翱翔      耳濡目染       激奋
  C.遨游      耳濡目染       激愤           D.遨游      耳闻目睹       激愤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于丹虽成名于对《论语》的阐释,但她说,自己在考虑这些的时候已经不是在考虑一种文化,“我们应该站在当下,把所有中国文化中好的东西放在一起,完成一种建设”。
  B.2011年,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每日新报》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栏目——《新帮办》。
  C.我想,是这种对坏人的描述,让我们从小就爱憎分明了吗,显然没有。从现实中我并没看到人们这种情感,只是看到人们对弱者的凶残和对强者的奴颜。
  D.他们正在一些互不相关的领域(如蚁群的社会行为,化学系统中的扩散反应,量子场论中的耗散过程。)探讨他的思想所包含的内容。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避免不再出现大量旅客滞留火车站的局面,广州市春运办公室通过增加车票提示信息与应急候乘点匹配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B.不知“腊月”“谢年”为何物,却对“鸟叔”“圣诞节”如数家珍,我们的下一代正生活在一个与我们的传统文化隔离的世界里,这种情况令人堪忧。
  C.尽管现在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很大,但它们的文化同出一个源头,因此,古村落保护与城市化发展有相通之处,在文化上都有不能舍弃的“根”的情结。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关羽身在曹营心怀故主,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就决意要离开曹操。曹操送给他的金银财宝和汉寿亭侯的官印一并送还。这就是“封金挂印”的故事。(《三国演义》)
  B.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巴黎圣母院》)
  C.觉新把他的坚定的眼光盯在祖父的身上。他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 (《家》)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孔子虚心向他人学习的精神。“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是说教师要选择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论语》)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