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320个字。

  201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连词成(句)段
  一、【考纲解读】
  1、考纲要求
  ①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
  ②仿写句子,变换句式。
  ③能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手法。
  2、命题规律
  2011年广东语文课改区中考对联词成句作出了新的调整,题目按特定的要求联词成句,所提供的词语主要出自课文内,而且还有进一步的要求:一是选用指定的关联词语或者修辞方法;二是内容上作出限制,提供了一个话题,如描述某人的性格,描写行为动作,阐述观点等。
  二、【备考策略】
  1、日积月累,分步蚕食。
  词语是语文最基础的建筑材料,积累和理解常用词汇(含成语)不能松懈。平时学习每课必积累、抄录重要词语;复习期间每天抽一定时间分散循环记忆。
  2、天天运用,稳步提高。
  造句训练不能荒废,根据平时的积累天天进行。熟能生巧地口头和书面训练不仅有利于这类题型,也必将大大改善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明确要求,正确造句。
  近几年造句的考题都是提供五个左右的词语(至少含一个成语),多为动词、形容词和名词。要求至少用上其中两个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理解词语是造句的前提。
  从阅卷情况看,有的考生选择了三个以上的词语造句,结果犯错的机率更大。所以,从给定的词语中选取最为熟悉的两个即可。要正确把握词语的含义(含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词语的色彩(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书面语、口头语、科学用语、专门用语等语体色彩)、词语的搭配习惯等,才能恰当地遣词造句。
  如:2010年中考题5要求用“扬鞭策马、倔强、海阔天空、坚韧”几个词语造句,有考生写了如下几个句子。
  ①做人不要太倔强,要随和;坚韧的石头再硬,也有更强大的东西制服它。
  ②海阔天空的森林里是不适合扬鞭策马的。
  ③他拿着坚韧的马鞭,在海阔天空下扬鞭策马。
  【点评】句①对“坚韧”的含义、感情色彩与搭配把握不准,“坚韧”本义是“坚固而有韧性”,多用于褒义,修饰石头不妥当,且整个句子有消极意味。
  句②中对“海阔天空”几乎不理解,“海阔天空”形容空间广阔,或比喻心胸开阔,无拘无束,修饰森林是不合适的。
  句③误解了“坚韧”与“海阔天空”的基本义,造成失误。
  (2)保持句子的统一和连贯性是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
  句子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是相辅相成的,最简单的解释是,意思完整、主次分明、前后连贯。从语义上看,句子各部分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一个集中的、相对完整的意思;从语法角度来看,正确的句子应该结构严谨、关系一致、语序正确;从修辞角度来看,好的句子应该中心突出、逻辑性强、准确简练。
  在2009年阅卷过程中,老师要求用“寂寥、肆虐、毫无畏惧、凝聚、殊死、未必”等词语造句,有考生写了如下答案:
  ①在昏暗的傍晚,他独自一人在寂寥得(的)林间散步,在雷雨交击时,我毫无畏惧,依然在林间欣赏那宁静的生活。
  ②安静的夜里,月光在天上寂寥凡间的大地,毫无畏惧的月光与大地凝聚在一起。
  ③四川汶川大地震,无数生命在危险中,这时候,警察叔叔你却伟大着,毫无畏惧地伸出无私奉献的身躯,并且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个大地震中。
  【点评】句①中前一分句叙述“他”的活动,后一分句又叙述“我”的表现,两句情境相差甚远,没有连贯起来,且有错别字;句末“欣赏”与“生活”不能搭配。
  句②中不仅没有理解“寂寥”一词的含义,误用形容词作了谓语,而且还误用“毫无畏惧”修饰“月光”,造成语义混乱。
  句③中描述警察叔叔的行为也明显欠妥,如“伟大着”“伸出”“身躯”,“心血都凝聚在这个大地震中”等搭配令人费解。
  (3)审准题意,按照要求合理造句。
  从2011年起,造句比前几年要求更高,限制更多了,不仅限定备选词语、造句内容、还有限定修辞手法和关联词语的。所以,必须先弄清楚命题人的考查意图,才能“在限定的场地里跑马”。
  【例1】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80字以内)
  A组:干净利落深恶痛疾看风使舵刮目相看拘谨执拗
  B组: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解析】这道题目题干有四个明确的限制,一是至少两个备选词语,二是从给定的递进关系和转折关系关联词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三是内容为描写某人性格,四是篇幅为80字以内。评卷老师就是从以上四个方面衡量考生答题情况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