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770字。

  深圳南山区2013高二期末考试分档作文评分
  一、 审题
  1、谁做 中国式过马路 审题
  此题是材料加写作范围与要求的作文形式。
  材料将中国式过马路和闯红灯乱扔纸屑等其他现象并举,重心落在“常识”“谁做”上。写作要求是:你是否有过于“中国式过马路”类似的经历,你怎样看待这类现象。
  分析:列举的现象和社会公德、公共秩序有关。每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不尽相同,我们需要寻找共同点。共同点是:不守规则,漠视公德,缺乏素质,从众心理,缺乏社会参与意识。
  由此,划定符合题意的范围
  1、围绕这些现象其中一个的分析和综合现象的分析都是符合题意的。
  2、围绕“常识”该如何去认识和做符合题意,常识的含意是社会公共道德与生活方面。
  3、围绕“谁做”的种种现象的分析符合题意。
  2、苦与乐 作文审题
  此题是材料加导语加命题的作文形式。
  材料的作用是提示写作的范围,提供写作的思路。导语则直接写出了苦与乐的关系。进一步激发考生思维,指示写作方向。
  命题是关系型的命题。重在苦与乐的关系的阐述,同时,要注意“我”,需要联系自身直接或间接实际体验感悟,写出有真情实感、自我见解的文章。
  二、例文解析赏评
  1.中国正在过“马路”
  遇到红灯停下来,纸屑扔进垃圾箱,小偷扒窃要制止,他人有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为何真正去做的人不多?
  因为,中国正在过一段艰难的“马路”。
  不久前,新闻经常报出:小伙扶老奶奶起来,却被诬告致人摔伤。网上的讨论各式各样,其中不少人表示:我可不敢扶了。
  深圳龙岗区,一清洁工表示,每天被扔到地上的垃圾,足足有几车之多,随地乱扔的烟,每天足有几千支之多,中国为什么会这样?
  在生活和文化发展繁荣时,素质却没有跟上。人民的普遍意识还没那么注重文明。在这个繁荣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等一等“素质”。
  我曾看过这样一幕:在一个十字路口,一群人正在等红绿灯。突然一个人带头闯红灯,紧接着所有的人都跟着闯红灯了。站台上,空无一人。
  中国为什么会这样?
  中国正在过一段艰难的“马路”。
  这条马路充满了困难。没有素质和自觉的帮忙,这条马路显得很无力,有关部门也无从下手。直到——“闯红灯者罚款20或当义工20分钟”这一行动在深圳完美举行。
  大多数的人闯红灯也是事出有因。大部分都是为了赶时间,其实那一两分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新规则处罚有“20元”或“20分钟义工”。在“赶时间”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做“20分钟义工”,只好无奈地掏出20元。
  据统计表明,开展这行动之后,闯红灯的人数明显下降,虽然还是有闯红灯的人,但相比以前,已经大为改观了。接着又开展整治数个关于“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乱扔烟头”的行动。
  中国正过一段艰难的“马路”。在这条“马路”上,我们要等一等我们的“素质”,提高我们对文明的重视。
  在现在这个繁荣的世界,中国需要过完这段“马路”。这条“马路”即使再困难,我们也要努力地努力去走。我们需要——素质。
  【评语】作者不是分析“中国式过马路“单一现象单一原因,而是把类似的现象扫描,分析归纳共同的原因,审题准确到位。不搀扶跌倒的人是因为被诬陷,清洁工清扫大量垃圾、红灯被闯是因为人们缺少素质和自觉。闯红灯还有时代快速带来的急躁。联系现实,层层设问归纳,使得文章很有时代感针对性。
  不足:现象的罗列分析有重复之处。文章后半部分由闯红灯的分析解释到政府治理,顺延到其他社会现象的治理,有跑偏论说总体思路,枝节随意蔓延之感。分析平面无深度,结构欠妥。
  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分析,素质是其原因之一。但决不仅仅和素质有关。如,中国人的从众心理,中国人无视规矩,中国人的公共道德意识,时代的急躁症、政府的作为等等,学会多角度多原因分析,可以避免思路的偏狭。
  类似的社会现象分析也应如此,这样,文章才有深度,分论点才能提出来,议论也不会无话可说而重复罗嗦。
  得分:20(二等上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20(二等上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6(二等中 材料较丰富)=46分
  2.我看苦与乐
  让我们记住共同专注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