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的笔法 神奇的效果<br>
——《守财奴》赏析<br>
黔西一中 裴富强<br>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杰作《欧也妮·葛朗台》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金钱统治造成的种种罪恶。高中课文从中节选之后改名为《守财奴》。虽然小说问世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但它所激起的反响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中回荡。人们读着它,心里会激起万千情愫,会引起种种叹息、吃惊、大笑、沉思……这种迷人的艺术效果首先缘于作者运用夸张的笔法、变形的语言塑造了守财奴葛朗台这个离奇扭曲而又意味深长的艺术形象。 <br>
课文一开始,就把一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毫不掩饰地推倒了读者面前——如果妻子死了,要把财产放手一部分,“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这就是葛朗台。对他来说,金钱就是性命。“爱财如命”这个词,仿佛是为他特造的。 <br>
葛朗台家里,妻子和女儿正兴致勃勃地对着梳妆匣咂摸着查理的肖像。葛朗台一看到梳妆匣,马上瞪起“金子的眼光”——因为他看见了梳妆匣上面的金子,他的眼中只有金子,一看到金子就产生条件反射。看到丈夫这种怪异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大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眼前已经不是丈夫,而是魔鬼!可惜上帝没有听到葛朗台太太的叫喊,救不了她,所以只能任凭这个魔鬼大发淫威了。葛朗台发淫威也挺有艺术性,颇具观赏价值。请看他:“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动作之神速、之利落,令人称奇。其速度与力度简直可与《新英雄本色》中的武打动作相媲美。各位可别忘了他的年龄。课文开头就告诉我们,他“刚刚跨到七十六个年头”。虽然是“刚刚”,可毕竟是“七十六”啊。你看他,“好似一头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这哪里是家庭争执,简直是森林中的弱肉强食。只不过这头老虎不吃婴儿,对婴儿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只是金子。 <br>
抢到宝匣后,他发出了一连串惊喜的狂叫:“噢,是真金!金子!”更令他惊喜的是:“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这里的“这么多”、“两斤”要重读,才能体现他此时的心情与性格。然后他得意地对女儿说:“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葛朗台为什么不说“你真是我的好女儿”呢?请注意前面的话:“这交易划得来。”所以我们不难揣摩出葛朗台的意思:你跟我一样,很会做交易,只赚不亏,太像我了!真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父亲在惊喜地狂叫,女儿呢,却在“四肢发抖”。她害怕极了,任凭着这只老老虎独发淫威。这只老老虎发威的目的其实也很单一,只是想得到金子。女儿当然不能让他撬下金板,扑过去想抢回,老头子便“手臂一摆,使劲一推”,三下五除二,干净利索。欧也妮只好跪下求情。老头儿就回他一句荒唐“名言”:“为什么拿来看呢,要是寄存的话?看比动手更要不得。”找到了理由,他就要继续撬了。欧也妮只好拿起刀子,以自杀想威胁。毫无人性的父亲竟天真地问她:“你敢吗,欧也妮?”言外之意,不敢的话我可要继续撬了。葛朗台太太被吓得晕过去了,或者说被气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