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00字。

21 风 筝
陈 秋 莲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培养语感,领悟作品内涵。
2、学会圈点勾画,揣摩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意语言的积累。
3、理解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1、屏幕出现清朝高鼎《风筝》诗,配乐朗诵。这首诗向我们描绘了阳春三月儿童放飞风筝的愉快场面。[学生谈儿时放风筝的经历]
2、风筝往往带给人们美好温馨的回忆,而鲁迅在〈〈风筝〉〉中却说“看到空中有一二 风筝浮动”感到“悲哀”,他想起了一件什么往事?
[引出“精神虐杀”一幕]
二、精读品味,揣摩语言。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第四段,并请互相点评。[要求正确、流畅、用低沉缓慢的语调]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件事。
[‘我’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塌扁了。]
3、这一幕给你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哪一些细节?为什么?[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课文中的语句,并加以点评]师生交流,引导朗读品味,并结合第三段感受体会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和“我”粗暴行为对小兄弟精神上的伤害。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
○这部分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很贴切传神,找出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
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