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8550字。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龙是虚构的吗?
1987年,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里的第445号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三组用蚌壳材料拼接、镶嵌起来的动物图案。第一组图案中有龙和虎,第二组图案中有龙、虎、鹿和蜘蛛,第三组图案中竟然出现了人骑龙的奇特场面。 三组图案出现的年代距今大约6400年左右。这三组与龙有图案至少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在那个时期,龙是与虎、鹿、蜘蛛为伍的,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动物。
最早关于龙的比较详细的论述出现在距今2300多年的《管子•水地篇》里面。文中对龙的习性特点作了详细介绍,
说龙诞生在水里,体表能变化出五种色彩,它能大能小,上能腾云驾雾,下能潜入深渊。最早的、也最具考据色彩的关于龙的论述出现在距今约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里面。该书在讲解“龙”的时候说,龙是有鳞动物之王,春天来临的时候飞到天上,秋天来临的时候就潜入深渊。据《宋书•符瑞志》记载,公元233年,就是魏明帝青龙元年正月,青龙出现在一个叫摩陂井的上空。魏明帝得到消息后立即带领朝中全体大臣前往观赏,并下令让擅长绘画的工匠到现场临摹,但让人遗憾的是青龙没有现身多久就不见了。据《唐年补录》记载,公元873年的一天,有青龙突然坠落在桐城县境内,这条青龙身上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6米多。由此可见,龙似乎并不是古人虚构的动物,而是古已有之的真实动物。
近百年来,关于龙的目击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在有关报道中,龙要么“在渊”,要么“在天”。“天池水怪”就是关于龙在“渊”的一个典型。有学者对有关长山“天池水怪”的目击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天池水怪”频频出现,目击者多达数千人次。对于“天池水怪”面目,目击者说它头呈方形,头顶有角,嘴旁有须。近时期关于龙“在天”的报道比较多。2000年12月12日17时,庄河市北部山区的天空突然黑龙现身,有10多人到了“龙颜”,时间长达20分钟。据目击者王长国说,当日17时,他在厂门口发现在天空的西北部有一条长约300米、形状像蛇一样的长龙。如果目击者不是在有意编造事实,那就有力而生动地说明:龙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在日本大阪市的瑞龙寺里,就收藏有一个“龙”的标本。相传大约370多年前,这个标本是一名日本商人从中国的一个农民手里买到的。这个龙标本身长1米左右,头上有角,嘴边有须,眼形巨大,后脚比前脚短小,背脊像蛇,全身附有鳞片。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对这样一种奇特现象感到迷惑:为什么现实生物圈里一直难觅龙的踪迹,而中华文化里的龙却活灵活现?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一些假说,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假说是“龙图腾说”。“龙图腾说”认为,龙是古代华夏民族崇拜蟒蛇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他们用许多不同动物图像把蟒蛇美化起来后而塑造出来的一种生物图像,命名为龙,并把它当成民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
“龙图腾说”提出后,因缺少事实依据相继遭到了其他一些学者的质疑。人们知道,在原始社会,氏族在其形成过程中往往采用一种和她最有利害关系的自然物作为本氏族的名称或标志,这就是图腾。氏族成员甚至认为他们的祖先就是从图腾的那种自然物变来的,因而把这种自然物看做是保护本氏族的神灵,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1.下列不能作为“龙是真实存在”的依据的一项是 ( )
A、考古工作者发现的三组用蚌壳材料拼接、镶嵌起来的动物图案。
B、《管子•水地篇》对龙的习性特点的详细介绍。
C、日本大阪市瑞龙寺收藏的一个龙标本。
D、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假说“龙图腾说”。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管子》《说文解字》《宋书》《唐年补录》等史书对龙均有记载。
B、关于龙的记载,最早的要数距今2300多年的《管子•水地篇》。
C、作者在论述“龙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时,不仅列举了书证,还列举了人证与物证。
D、“图腾”可以是某种自然物或几种自然物的综合形象。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龙”都是头呈方形、头有双角、嘴边有须、身上有鳞、腹部有足、体表可变化五种色彩的。
B、龙是真实存在的,它不仅在历史上存在过,而且至今还没有灭绝。
C、已有记载与目击都表明“龙”总是“在天”或“在渊”。
D、作者引用《说文解字》对龙的讲解,是因为这本书在对字词的解释上具有权威性,并且为读者所熟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韦睿传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自汉丞相贤以后,世为三辅著姓。外兄杜幼文为梁州刺史,要睿俱行。梁土富饶,往者多以贿败;睿时虽幼,独用廉闻。宋永光初,袁凯为雍州刺史,见而异之,引为主簿。
大军发郢,谋留守将,高祖难其人。久之,顾睿曰:“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即日以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口垂十万,闭垒经年,疾疫死者十七八,皆积尸于床下,而生者寝处其上,每屋辄盈满。睿料简隐恤,咸为营理,于是死者得埋葬,生者反居业,百姓赖之。
初,肥水堰立,使军主王怀静筑城于岸守之。魏攻陷怀静城,千余人皆没;魏人乘胜至睿堤下,其势甚盛;军监潘灵祜劝睿退还巢湖,诸将又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