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80字。
■卷首语■
小楫轻舟,今日起航!
同学们,快乐的寒假就要开始啦!这是大家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个寒假,九年寒窗,即将迎来中考的挑战,迎来你人生中又一次破茧成蝶的华美蜕变,因此这个寒假对于你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
寒假过后,从开学到中考只有短短3个月时间复习,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好寒假的时光,按照老师的要求提早复习,我们无疑就拥有了4个月的复习时间!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这又是一个积蓄力量、孕育奇迹、成就梦想的寒假!让我们以笔为楫,以纸为舟,快乐起航!
■资料准备■
六册初中语文课本、《初中文言文详解》等注释书一本、作业本一个。
■1月26日作业■
整体把握,了解中考。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作业。
(一)2012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命制揭秘
2012年济南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获得了专家、老师和考生们的广泛好评,作为命题组的一员,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试题考查的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近几年来济南市中考语文第二次考查长诗(第一次是2008年,考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了济南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灵活多变的命题风格。有的同学以为这些诗因篇幅长不会在中考中出现,但是我们却认为长诗也可以“短考”,要真正考查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还要充分发挥中考试题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所以首先提醒同学们复习古诗词务必扎实全面,不要猜题押题、心存侥幸。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鲜明地体现了岑参边塞诗作的风格,所以试题紧紧抓住这首诗写景抒情的特点命制。起首四句为诗的发端,尤其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清代诗人沈德潜曾称赞“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考查点当然要首选这一千古名句。但是各种教辅资料上对这句诗的考查早已是“千淘万漉”“千锤百炼”,许多考生对这些常规考题的答案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如何命题才能客观公正地考查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呢?经过反复品读,我们发现这句诗不仅比喻奇巧,而且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忽如”一词更是内蕴丰富,极具表现力。于是我们果断避开描绘画面和鉴赏整句艺术手法的常规考法,而是让考生表达对“忽如”二字意蕴和妙处的理解。试题既考查出了学生真实的诗歌鉴赏能力,又引导学生学会字斟句酌。这道题当然也可以设计成简答题,但考虑到要减少考生的书写量,为答题提供充足的时间,还要控制试题的难度,因此最终以填空题形式命制。所以,提醒同学们复习诗词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古诗词复习就是重新理解赏析,让心灵重新贴近诗人,让目光穿行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再一次感受其“字字传神”的魅力。
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往往集中在“诗情画意”,所以非要走进诗歌的意境不可。第7题乍看和以往试题的命题角度相同,都是再现诗歌的画面,但是细看就会发现其鲜明的创新之处。如(2011•济南中考诗词鉴赏题):
请描述“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展现的画面。
长久以来,不少考生在完成这样的题目时,往往只是生硬翻译,并没有实现命题者的初衷。更重要的是,如果对诗歌诗意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的通译上,那么诗歌就被教“死”了,同学们就无法感受到作品的“气”与“神”。唯有培养起联想想象能力,才能获得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才能形成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