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030字。
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
——《三国演义》《水浒传》欣赏
【教学目标 】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 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简表
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如下所示: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概念: “小说” 志怪、志人 传奇 话本 演义 小说
时间: 汉代结束以前 主要魏晋 唐宋 宋元 明清 近现代
阶段: 萌芽、起源 发展 成熟 变迁 高峰
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
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 → 汉代杂记、史传 → 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 唐传奇 → 宋元话本 → 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简介:
1、两类小说的发展史
⑴历史演义系列小说
⑵英雄传奇系列小说
2、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
同属历史小说范围,区别:
⑴历史演义以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英雄传奇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⑵历史演义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依据史实,英雄传奇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
⑶历史演义从“讲史”发展而来,英雄传奇的源头是“小说”。
四、《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1、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⑴阅读“课前提示”。
⑵《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⑶《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①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②它长于描述战争。
③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
④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
⑷《三国演义》的主题辩解(摘自“教参”)
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用书基本上持“拥刘反曹”说。
⑸作者简介
⑹写作背景:
元代中期,由於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等,都先后迁徙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
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著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西元一三四五~一三五五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也就这时,罗贯中结识了当时在杭州居住,但年龄他大二十岁左右的施耐庵。
2、了解《水浒传》及其作者。
⑴阅读“课前提示”。
⑵《水浒传》内容简介。
⑶《水浒传》主题的多元化理解。
第一,《水浒传》是一部正面反映和热情歌颂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艺术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接受招安、走向失败的整个过程,这是全书所具有的客观意义。
第二,《水浒传》也是一部忠义思想的颂歌。
第三,《水浒传》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掺加进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因此它又是一部英雄的颂歌、是一部勇力和智慧的颂歌。
⑷《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既是我国英雄传奇小说的光辉典范,也堪称是我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完全成熟。
①《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出梁山好汉的英雄群像。
②《水浒传》的故事结构颇有特点。
③《水浒传》的语言艺术也取得很大成就。
⑸作者简介
五、布置作业
1、预习《曹操献刀》和《李逵负荆》两篇文章。
2、精读《曹操献刀》,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曹操献刀
一、学情分析
1、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里面有“背景介绍”和“作品导读”两部分内容。通过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三国演义》一书的背景、主题、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
2、部分学生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3、少数学生读过《三国演义》原著。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中的地位和意义。
2、学会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把握小说主题。
3、理解历史上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
分析鉴赏小说中曹操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四、教学难点
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二)了解作品
(依据“课前提示”和“学情分析”进行提问,简问简答。)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三国鼎立”指哪三国?
3、《三国演义》所叙故事起于何时?终于何时?
4、魏、蜀、吴三国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
5、《三国演义》的主题是什么?
6、《三国演义》创造了“三绝”形象,哪“三绝”?各指谁?
7、《三国演义》主要写了哪三场战争?
8、你能说出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哪些熟语?
9、你学过哪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课文(诗、词、文各举一例)?
10、你知道哪些《三国演义》的故事?
(三)解读文本
1、梳理情节
学生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情节。
(1)曹操借刀
(2)曹操献刀
(3)路遇陈宫
(4)错杀伯奢
2、品味语段
学生精读课文,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借刀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语言描写)
B、“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虽死不恨!”
C、操藏刀……辞别众官面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
(2)分角色朗读——献刀
A、操径入。
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C、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理描写)
D、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献上恩相。”
E、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3)分角色朗读——遇陈宫
A、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
奸诈,狡猾(语言描写)
B、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C、“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