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三部分,24道题,共4159个字。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湛蓝( ) 伫立( ) 诅咒( ) 玷污( )
chuò 泣 洗zhuó zhù 蓄 干hé
2.词语积累。(2分)
明察秋( ) 心旷神( ) 获益( )浅 头晕目( )
忍俊不( ) ( )然大物 无忧无( ) 问心无( )
3.朱自清、玛丽·居里、莫顿·亨特三人相约到山中访友,去欣赏 (填人名)的“紫藤萝瀑布”,接待人员在为他们登记时有几处空白请你帮助填写。(2分)
姓 名 国 籍 身 份 作 品
朱自清 中国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玛丽·居里 波兰 《我的信念》
莫顿·亨特 作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
4.仿照例句,续写句子。(1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
,就 。
5.从你的积累中摘录一句与“理想”或“信念”等主题有关的名言名句(注意:别忘了署上作者的名字哟),并自创一句,相信你写的也可以成为名言。(2分)
摘录:
自创:
6.默写。(6分)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
(《秋天》)
(2)夕阳西下, 。 (《天净沙·秋思》)
(3) ,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
(4)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5)《次北固山下》一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6)《观沧海》一诗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二、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甲)阅读《<论语>十则》,回答问题。(9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4分)
曾参杀人
昔者曾子①处(居住)费(bì)。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同名同姓)者,而杀人。人告
曾子母曰:“曾参(shēn)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②。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③(zhù)窬④(yù)墙而走。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 ②自若:若无其事的样子。 ③杼:梭子。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生命!
[美]克伦·沃森
有一年夏天的下午,我一连在山上割了几小时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弄点吃的。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直转的蜜蜂,我的闲暇心情不会被打扰的。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但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将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哟,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入沙土里。
(三)名著阅读(4分)
23.阅读名著,就是在与文学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会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下面是一张好书推荐卡,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三、写作(50分)
24.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我为秋天画张画
你仔细观察过秋天吗?她的形,她的神,她的声,她的色都有着怎样的美感呢?
请以文字为笔,将那绚丽的秋天画在你的习作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