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950字。

  课题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备课时间 
  课型 必读课 课    时 3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上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本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第二节“当仁,不让于师”,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弟子的关系,比如孔子如何对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第三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主要内容是孔子的生存智慧。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内容是孔子的“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第六节“有教无类”,主要内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第七节“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主要内容是孔子“学”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难点】
  1、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法设计 (1)在讲授选文时,努力展示孔子思想的高度、深度及其现代价值。
  (2)简而能赅,浅而能深,雍容不迫,辞义典雅等,是《论语》文章的闪光处。授课时应努力挖掘语料在写作方面可以赏鉴的那些要素。
  (3)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但是这一方面的内容不要偏离语料的主题,不要扯得太远。
  (4)注意从词汇、语法、修辞、古文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以便与必修的语文学习配合,但是也不要偏离本课程的宗旨。
  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秦诸子: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要求学生阅读概说的前言
  二、先秦诸子散文概论
  1要求学生阅读“诸子之思想及其争鸣”并整理笔记至作业本。
  2教师总结
  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关于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 
  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